日前,普定縣化處鎮建立了“1+5”六網融合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機制,把《普定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1+2”管理辦法》與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努力推動基層組織全面過硬、管理服務更加完善、工作落實精准高效,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聚焦工作落實,建立“一張推進落實網”
通過以行政村為基本網格,按照“人口全覆蓋、地域布局合理、工作任務相當、責任界定清晰”的原則,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寨)為單元,在將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成員劃分為網格員的基礎上,為每個村民小組(或自然村寨)分別新增1名網格員,實行小組網格“雙網格員”管理。將全鎮分為6個監督指導網(片區網格、一級網格)、19個責任落實網(村級網格、二級網格)、117個管理服務網(小組網格、三級網格)。其中,由鎮包片領導、村第一書記分別擔任片區網格長、村級網格長。構建“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工作推進落實“網格化”管理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決策部署落細落小落實。
圍繞中心任務,構建“五張職能職責網”
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明確三級網格“五個方面”的職能職責網,全力推進黨建引領、服務下沉、深度融合,確保聚焦重點工作任務靶向不偏。一是建立基層組織建設網。推行黨支部強基增能,通過“組織建在網格上、黨員融入群眾中”,形成以村級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小組(自然村)為戰斗堡壘、黨員為“根系”的引領鄉村振興主干體系,通過網格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二是建立脫貧成效鞏固網。全面總結“一村一公司”發展經驗,將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與推動群眾持續增收結合起來﹔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強化發展集體經濟、特色產業與低收入群眾利益聯結,推動實現可持續穩定脫貧。三是建立產業提質增效網。圍繞韭黃、茶葉、肉兔等主導產業發展,積極推行“黨建+網格+產業”發展模式,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同、優勢互補、促進發展”的原則,圍繞已確定的主導產業,組建韭黃產業網格、朵貝茶產業網格、佛手瓜產業網格、蓮藕產業網格、肉兔養殖產業網格。四是建立鄉村社會治理網。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健全完善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五是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網。推動村庄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共同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注重綜合考量,實行“四級積分”管理
按照半年考核方式,以各網格工作落實實際情況評價為主,兼顧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工作難度和德才表現等方面,對網格員實行“四級積分制”考核管理。一是網格員自行完成任務單“積”。每月底,網格員對照職能職責,結合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自評。二是村級網格根據工作成效“評”。每月村(社區)支書(主任)、第一書記、作戰隊長、駐村干部對各網格員完成情況進行集中評議,根據完成情況酌情增減分。三是包片領導根據實際情況“加”。片區網格長參考各村上報的網格員完成情況酌情增減分。四是鎮黨委會全面考量“定”。每季度鎮黨委對各村網格員工作推進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考量和審定。
強化績效考核,結果運用“三挂鉤”
一是與考核獎金分配挂鉤。網格員績效考核原則按照每分20元的標准進行獎勵。在全鎮每半年測評中排名前3位的村(社區),其網格員作為“先進網格員”按應獎勵金額的1.2倍發放﹔在全鎮半年測評中排4-15位的村(社區),其網格員作為“合格網格員”按應獎勵金額的實際金額發放﹔在全鎮半年測評中排16-19位的村(社區),其網格員作為“不合格網格員”按應獎勵金額的0.8倍發放。二是與考核等次評定挂鉤。按照績效考核排名確定網格員年度考核優秀等次人選。季度通報倒數10位的網格員由包片領導進行談話提醒,連續2季度排倒數10位的網格員給予全鎮通報批評。三是與干部評先選優挂鉤。年度考核排名前10位的網格員,優先推薦評先評優,在村支兩委、鎮、村公司選拔用人過程中優先推薦。(普定縣化處鎮黨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