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耗材之都跑出加速度

2020年04月30日08:59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王卓

4月25日,河南省健琪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新增醫用N95口罩生產線達到最大設計日產能。看著當天第10萬隻醫用N95口罩隨著機器轉動“飛”出生產線,董事長田書增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又跑贏了”。

在河南省長垣市,“跑贏了”已經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幾句話之一。

防控物資是決定戰“疫”勝負的關鍵因素。作為“中國醫療耗材之都”和全國三大衛生材料生產基地之首的長垣市,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就開始與時間和病毒賽跑。

增產擴容化解一罩難求

劉建勝是豫南光山縣的醫用物資經銷商,該縣毗鄰湖北,在武漢創業就業人員較多,疫情防控任務異常繁重。

“以前只是把醫用物資經銷作為營生,現在則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一份關系到全縣幾十萬人生命安全的責任。”疫情發生以來,劉建勝一直往返於光山和長垣之間。兩地的距離並不算遠,也就幾小時的車程,但他等貨的時間卻是路上時間的好幾倍,有時候甚至需要坐在駕駛室裡等上幾天幾夜。一邊是前方人命關天,一邊是后方“一罩難求”,前幾次往返,劉建勝的臉上總是寫滿了焦慮。

4月2日,已是劉建勝第7次到長垣採購口罩。不過,這一次則順利得多。不用再排隊,無需再等待,劉建勝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不再焦慮的不止劉建勝一人,還有和他一樣長期往返於長垣的眾多經銷商以及在背后等待他們的千千萬萬醫護工作者、社區防疫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

截至4月27日,長垣市醫用口罩日產量669.352萬隻,是疫情發生前的20.9倍,是疫情發生前全國日常產能的3倍﹔醫用N95口罩日產量50.4萬隻,是疫情發生前的90倍﹔醫用防護服日產量為10萬套,是疫情發生前的233倍。不僅如此,民用口罩產能大幅增加,預約銷售、搖號銷售等方式漸漸成為過去時。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來得如此突然,一開始幾乎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口罩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物資,重要性凸顯。但是,由於口罩並不是日常必需品,一般醫院隻有一周左右的儲備,衛材企業的原料儲備也隻有幾天。需求與供給之間持續緊張,成為疫情防控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因此,衛材企業的復工復產迫在眉睫。春節前夕,新鄉市華西衛材有限公司的員工已經放假回家過年。“絕不能讓前方的英雄與病毒裸戰。”前方物資告急的消息傳來后,該公司董事長崔勤峰立即通知所有員工返廠復工,並承諾為所有員工發放3倍工資。僅用一天時間,該公司的口罩產能就恢復到正常水平。

然而,面對凶猛的疫情和海量的需求,僅靠復工遠遠不夠,增產擴容勢在必行。增產,首先是現有企業的擴產。據國家藥監局數據,疫情發生之前,全國具有醫用口罩生產許可証的企業約為350家,其中長垣44家,佔全國的1/8﹔醫用外科口罩日產能32萬隻,佔全國的1/7。支持這44家企業擴產是第一步——2月15日,44家企業的產能與疫情發生之前相比增長了6倍,成為全國戰“疫”物資生產的主力軍。薄薄一片口罩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整個生產流程涉及准入許可、原材料、設備、廠房、資金、人力和生產周期等七大要素,涉及政府、企業、工人等不同主體,因此,轉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長垣,一些衛材企業轉產口罩,設備和廠房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但是,在審批、資金等方面仍面臨難題。為此,該市市委書記秦保建向企業承諾,“圍牆內的事企業說了算,圍牆外的問題交給政府。”在把審批制改為備案制,解決准入審批周期長、手續繁瑣等難題后,各級政府又為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協調用工5930名,協調金融資金14.545億元,並積極聯系上游企業協調原材料,切實把“圍牆外的問題”解決好。

隨著准入許可、原材料、設備、廠房、資金、人力等六大難題的相繼破解,長垣口罩生產企業由44家增至59家,產能迅速增長。

此時,攔在提高口罩生產效率面前的還有最后一道關卡——解析。由於醫用口罩通常採用環氧乙烷滅菌的方式,滅菌后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必須通過解析的方式使口罩上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出來,從而達到安全使用標准,一般這個過程需要半個月。

“我們通過對解析房進行改造,安裝增溫設備、加大排風量,把自然解析變為強制解析,解析周期縮短為7天以內,生產周期大幅度壓縮。”億信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亞東告訴記者。

三次堅守和取舍

十幾年來,在中國醫療界流傳著一句話,“長垣停產,全國缺貨”,長垣在全國衛材行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見一斑。長垣的成長,是全國衛材行業的發展歷程的縮影。

這裡本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地下無礦藏,地上無資源”。早在上世紀80年代,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窮則思變的長垣人就開始在全國跑市場,因發現醫用棉簽投資成本低、工藝相對簡單、市場用量大,於是便嘗試生產銷售棉簽。靠著“老鄉傳幫帶”,很快形成了規模,捻棉簽、縫口罩、制作醫用筆刷,長垣開始在衛生耗材生產行業領域嶄露頭角。

本世紀初,長垣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各類醫療器械企業如雨后春筍相繼出現。2003年“非典”疫情后,當地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呈井噴式發展態勢,成立企業數佔現有企業數量的50%以上,產品也向高技術含量、高類別轉變。

2011年,長垣被授予“中國衛生材料生產基地”稱號,2019年被授予“中國醫療耗材之都”稱號。目前,該市有醫療器械及醫用衛材產業生產企業70多家,經營企業2000余家,產品注冊証1524個,產品共有18大類70多個系列的1500多個品種,覆蓋全國市場的60%。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在全國范圍內確定15家重點企業,由駐企特派員負責對防控物資進行統一調撥,其中長垣佔4家。截至4月28日,長垣市累計為全國調撥醫用口罩10536.1萬隻、醫用N95口罩149.9萬隻、醫用防護服88萬套。

這份貢獻的底氣來自於長垣長久以來的堅守和取舍。

第一次堅守和取舍是2003年。由於“非典”疫情期間口罩用量激增,為迅速擴大產能滿足防疫需求,當時已是全國衛材龍頭企業的河南飄安集團有限公司把產業鏈延伸到上游,新上了熔噴布生產線和覆膜水刺布生產線。疫情過后,口罩需求量銳減,兩條生產線被閑置,既浪費生產資源,又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當時有人建議把生產線拆除轉產其他物資,但飄安集團黨委書記陳廣法卻說:“非典為我們敲響了一次警鐘,堅守就是為了防備不時之需。”此次抗疫,在增產擴容的關鍵時期,這兩條生產線被派上用場,為緩解上游原材料供應不足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說這次選擇僅僅關乎一家企業,那麼3年前的決定則關系到整個行業。當時,長垣大部分衛材企業都已涉足高精尖領域,利潤豐厚、市場前景好。相比之下,防護物資一來市場需求不大,二來利潤較薄。拿普通醫用口罩來說,生產環節的利潤不足5分錢。因此,不少衛材企業都曾有過關停防護物資生產的念頭。“如果我們都不生產了,群眾需要的時候健康由誰來守護?”在河南亞都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立濤堅持下,整個行業形成共識,在利潤極低的情況下仍保留防護物資生產,這為此次抗擊疫情提供了穩固的物資保障。

第三次具有關鍵意義的轉向則在近期。立足當前,服從服務於疫情防控大局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著眼長遠,疫情過后,新擴充的產能同樣可能面臨資源浪費和生產線重建的問題。對企業來說,這種由“高端”向“低端”的轉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風險。面對選擇,幾乎所有的長垣企業都選擇了責任和堅守。

“支撐衛材企業奔跑的,是深沉的社會責任感。長垣速度既來自奮進的姿態,也來自責任的堅守。”長垣市副市長陳偉說。

中國制造的背后

號令一出三軍動,全國上下一盤棋。不但長垣市的衛材企業千方百計增產擴容生產口罩,全國各地企業也紛紛擴大產能或轉產,齊心協力“硬核”生產。

一隻口罩看似結構簡單,卻擁有復雜精密的產業鏈。以普通醫用口罩為例,它由紡粘無紡布層、熔噴無紡布層、耳帶線、鼻梁金屬條等部件組裝而成,看起來普通的幾個構件,實際上涉及化工、紡織、機械、冶金、電子等基礎工業門類。再加上相關生產設備,則又會涉及材料加工、機械制造、電氣控制、氣動元件、超聲波壓焊、自動包裝、殺菌消毒等領域。這需要諸多工業門類集團作戰、供應鏈集成融合。

我國能夠在短期實現口罩供應與出口有保障,背后靠的是強大的工業生產水平和制造能力支撐。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產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各個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形成聚合優勢。同時,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技和專業技能人才隊伍。這些為中國成長為全球的制造基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就了“中國制造”。

而長垣市醫用口罩生產量在短短兩個月內增加20倍,也得益於完整的口罩生產鏈條。

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加工制造、包裝、物流、銷售等七個環節。長垣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成為衛材行業的龍頭,聚集了大量的口罩生產企業,而這些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也逐漸構建了一條從源頭原材料生產到終端銷售的完整穩固口罩產業鏈,能夠快速調動資源,滿足日常口罩生產供應。

但是,口罩需求激增,打亂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供需平衡,原材料供應短缺、生產設備不足成為企業增產擴容的中梗阻,口罩產能隨時面臨著下滑的危險。

打通痛點堵點,讓產業鏈上下游產能同步釋放,實現產業鏈結構持續優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擺在各地各部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不僅如此,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科學精准穩慎有效開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監督,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以有力監督推動常態化防控疫情下加快復工復產。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監察組派出督查組赴福建、天津、河北等地,督導檢查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督促駐企特派員履職盡責,幫助企業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前不久,海南第一條口罩生產線在海口建成投產,日均生產4萬隻醫用外科口罩,該條生產線從籌建到投產,僅用了8天時間。這樣的加速度得益於海南省紀委監委駐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紀檢監察組的嵌入式、全過程監督檢查。該紀檢監察組聚焦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復工、儲運、調配等保障工作開展嵌入式、全過程監督檢查,著力發現並督促打通復工復產的中梗阻。

生產口罩所需的原材料熔噴布價格居高不下,給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帶來成本和資金壓力。針對這一情況,新鄉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馬鎖文給駐市衛健委紀檢監察組和駐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發出信函,要求加強監督檢查,壓實部門責任,穩定市場秩序。長垣市紀委監委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對囤積原料、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口罩生產原材料供給,確保市場安全穩定。

“紀檢監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必須做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我們圍繞防疫物資保障、高效服務復工復產等內容開展精准監督,積極協調解決復工復產難題,暢通復工復產的供應鏈、運輸鏈、銷售鏈,以有力監督推動有效落實。”長垣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楊義紅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