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2020年04月27日10:17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參觀交大西遷的創業歷程和輝煌成就,並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早在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在給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的回信中強調,向當年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上世紀50年代,一批交大人響應黨的號召,“打起背包就出發”,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從此扎根西部,建設西部,以“戰天斗地”的豪情壯志,經過數十年的篳路藍縷、幾代人的薪火相傳,在大西北拔地而起一所著名學府,圓滿完成了“支援西北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的光榮使命,並形成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主要內容的“西遷精神”。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要有勇於擔當大任的家國情懷。當年西遷的交大教職工,將國家前途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為國家擔當、奉獻,無私無畏、無怨無悔。艱難困苦,沒有消磨西遷人奮斗的意志,因為他們胸懷報國的理想﹔離別鄉土,沒有阻礙西遷人創業的激情,因為他們堅守“有國才有家”的信條。“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處在大有可為的歷史時期,我們理應與當年的交大青年一般,傳承好“西遷精神”,勇於肩負起屬於自己的歷史使命,正確把握國家的時代需求,准確對標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目標,把個人選擇融入國家需求,把自身發展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拼搏去奮斗。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要有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奮斗精神。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不是等來的,交大西遷之初,在生活、教學、科研等諸多方面遇到困難,但老一代交大人克服人力、資金等困難,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在西安東郊一片麥田中建起一座新的大學。數十年后的今天,西安交大不僅成為祖國西部的科技高地,而且為西部發展培養出一大批建設者,交大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初始於家國情懷,得益於不懈奮斗。進入新時代,廣大有志青年應當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之中,在工廠、在田間,在實驗室、在邊防線,在每一個可以創造價值的地方,揮洒青春與汗水,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精神砥礪奮斗、不懈奮斗,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新業績。

  傳承好“西遷精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要像西遷的交大人那樣,以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與國家和民族命運同頻共振,與人民和時代同向而行。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無問西東、無懼風雨,無悔奮斗、無私奉獻,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樂兵)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