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貴陽4月24日電 (高華)為解決產業招商測評指標結構相對單一、測評重點不夠突出、測評對象比較局限等問題,日前,貴州出台《貴州省產業招商綜合成效測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作為中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貴州正成為海內外投資熱土,以“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台為重點,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貴州全省引進省外重點產業項目5210個,合同投資額7523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重點產業項目到位資金5000億元。
2020年,貴州將狠抓產業大招商。將以“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台為重點,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持續派遣專業隊伍到深圳等重點地區開展駐點招商,強化專題招商、精准招商、產業鏈招商,辦好面向東部對口幫扶城市企業招商、央企招商和全國優強民營企業招商等重大活動,確保引進優強企業1000家以上,新增重點產業到位資金5600億元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左右。
為提升產業招商綜合成效,此次出台的《辦法》將測評辦法分“測評對象和內容”“指標構成、權重、計算及統計口徑”“組織實施”“工作要求”和“結果運用”五個部分。測評工作每年進行一次, 由貴州省產業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委托第三方機構組織實施。測評對象為各市(州)、各縣(市、區、特區)以及“1+8”開放創新平台兩大類。
貴州省產業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表示,測評指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圍繞重點產業招商的數量、結構、質量和效益以及招大引強等方面進行設置,包括“領導招商”“總量目標”“結構指標”“實際效益”和“加分項”,形成“4+1”指標體系。
據介紹,為確保《辦法》的公正、公平、科學合理,省產業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貴州省司法廳、省統計局等15個省直部門和各市(州)政府、“1+8”開放創新平台管委會征求意見,優化完善招商引資各指標的測算與佔比的合理性,期間共採納各級各部門提出意見9條。
此前,貴州官方按照相應測評指標對全省2019年招商引資指數進行試行測評,遵義市以95.09分獲得市(州)名次第一,貴陽市、黔西南州、六盤水市、黔南州、畢節市、銅仁市、黔東南州、安順市依次排列﹔盤州市以94.78分獲得縣域名次第一,南明區、龍裡縣、習水縣、桐梓縣、仁懷市、興義市、福泉市、興仁市、紅花崗區等依次排列,排名靠后的五位分別是獨山縣、思南縣、凱裡市、鬆桃縣、江口縣。
據了解,與以往的測評相比,實施《辦法》后,貴州將增加測評對象,並對測評指標差異化設置。官方將測評對象在往年市(州)、縣(市、區、特區)的基礎上增加了“1+8”開放創新平台,分別對兩類主體進行測評﹔對“1+8”開放創新平台的測評指標體系進行了差異化設置,取消了市州體系中的“新引進重點產業項目入園率”和“新引進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數”兩個分項,增加了“新引進外資項目到位資金”和“新引進外貿企業數”兩個分項,並對有關分項權重作了適當調整,以突出“1+8”引導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特點。
目前,貴州把推進產業集群作為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的緊迫任務,全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提升競爭力。抓龍頭帶集群,引進了浙江恆唯實業、深圳智匯科技、康佳創投等一批產業領軍企業,帶動產業鏈相關中小微企業發展,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初步形成。同時,貴州省全力抓配套強集群,抓平台聚集群,推動產業鏈條延伸、配套協作、組合優化,形成良好的產業集群。此次出台評測《辦法》,定期向公眾公開評測結果正是貴州檢驗招商引資質量的有力標准,並在全省范圍內形成加快發展、創先爭優、比學趕超的發展氛圍,持續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和精度,圍繞主導產業展開產業鏈招商,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