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為考生送上備考“錦囊”

林霞虹 王婧

2020年04月22日10:15  來源:廣州日報
 

聶衍剛說,總結起來,成功的高考=發揮自己的實力+做好充分的准備+掌握應考技巧+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

小考沒問題,但遇到大考就發揮不好,怎麼辦?

居家復習時總想玩手機怎麼辦?

……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考,也是對考生心理的一次考驗。距離高考還有2個多月時間,許多考生和家長心中有許多困惑。

近日,廣州日報邀請了著名心理學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廣州大學教授、博導聶衍剛做客“2020招考在線”,為廣大考生和家長提供心理“錦囊妙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霞虹 王婧 實習生郭煒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津

返校后要做好復習規劃,調整好身心狀態

記者:按照廣東省教育廳公布的時間,不久后廣東的高三考生就要回到校園,從居家學習回到集體學習的狀態,您可否給考生一些建議?

聶衍剛:返校學習,對很多考生來說,是回到了熟悉的校園環境。回來之后,就要做好自己的復習規劃,調整好身體和心理狀態,以最佳的方式去備考。

影響高考成功的因素中,排頭兩位的都是心理狀態

記者:每年有那麼多人參加高考,在您看來,影響高考成功的因素會有哪些?

聶衍剛:我想,首先是要怎麼去認識高考。高考考的是人的綜合素質,它不僅要考知識、考能力、考體力,更重要的還要考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對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的整體檢驗。

考生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調整心態,使自己的身心處於最佳狀態,從“心”開始,做好應考心理准備。

有心理學家對考試成功因素進行過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在20個影響高考成功的因素當中,佔第一位的因素是考生考試中的心理狀態,佔第二位的是考生考前的心理狀態,第三位是學習方法,第四位是學習基礎。他發現高分考生的成功經驗就是能以平常心對待高考,文化素質與心理狀態二者全優。

但是,很多考生隻重視前者而忽視后者。越是臨近高考,這種心態調節越重要,因為這個時期,考生成績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有很大的提高,隻要保証良好的心態,讓自己平時的水平發揮出來就是成功。

我們認為,從考試本身來說(不是從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來說),成功的高考主要取決於四個因素:實力、技巧、准備、心理。

平時的扎實學習,認真系統復習,具備良好的實力,是考試成功的基礎﹔善於學習,掌握熟練的應考技巧(也叫“會考試”)是考試成功的重要保証﹔充分的准備是高考成功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心理狀態是考試成功的關鍵。

總結起來,成功的高考=發揮自己的實力+做好充分的准備+掌握應考技巧+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

做好能力、身體、物質和心理准備

記者:那考生應該如何准備呢?

聶衍剛:做好四個准備:應考的學科知識和能力素養准備、身體准備、物質准備、心理准備。

考生的實力是指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能力發展真實水平,它來源於學生平時的學習、訓練和積累。實力往往表現為平時的考試成績,相當於運動員平時訓練的成績,如舉重運動員平時能夠舉多重、百米運動員能夠跑多快。考生還有最后兩個多月時間,要根據老師的布置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復習計劃,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

身體准備方面,第一,生活要有規律,調整生物鐘,適應高考作息規律。考前半個月,就應該完全按高考的時間安排練習或作業,保証自己在高考考試的時間段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第二,要注意休息睡眠,勞逸結合,科學用腦,保持頭腦清醒。考生千萬不要以犧牲睡眠時間來學習,因為睡眠過程是大腦合成記憶蛋白的過程,隻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記憶能力和學習效率,減輕焦慮。第三,注意飲食、營養,保持體力和精力旺盛。第四,適度鍛煉,預防疾病,保証身體健康。應考期間,大多數考生或多或少存在緊張、煩惱、壓抑、擔憂等情緒,運動則提供了一個“宣泄口”。

物質准備方面,考生要根據考試的要求,帶好有關考試必備用具,包括身份証、准考証、文具等,都要放到一個口袋裡准備好。

心理准備上,考生要熟悉場地環境,知道自己的考室座位、廁所在哪裡,了解考場周圍的環境、氣氛、管理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有掌控感,就會不怯場、不慌亂。

用自我暗示“三步曲”調節放鬆考前心態

記者:看來,考生要做的准備還真不少。除了做好這些准備,剛才您還講到考生要“會考試”,到底有哪些應考技巧呢?

聶衍剛:一方面,考試前調整心態,樂觀輕鬆。在考場中怎麼才能做到輕鬆呢?我們有一個自我暗示“三步曲”——

第一步曲,按常規生活,早上起來跟爸爸媽媽問個好,有個愉快的心情。從家裡去考場的路上,會遇到一些人,看見同學、老師,要主動問好﹔別人也會回問你好,你給別人加油,別人也給你加油,這樣心情就愉快。趕往考場的時間要留有余地,不要匆匆忙忙,否則容易導致緊張。

第二步曲,到了考場,對監考老師也要熱情問好:“老師好!”老師也會說:“你好!”這樣馬上就會獲得安全感、力量感、支持感、信心感。

第三步曲,找到座位以后,試卷還沒有發下來,要給自己放鬆,給自己暗示:“我會成功!”“冷靜應考!”經過快速心態調節“三步曲”,你就會以良好的心態迎接高考。

另一方面,考試中要有耐心,沉著冷靜。學會應用考試策略。有一個應考口訣:瀏覽試卷,通觀全局﹔先易后難,爭取拿分﹔認真審題,明確要求﹔把握時間,提高效率﹔積極思考,仔細檢查﹔書寫規范,卷面整潔。

一科一目標,積小勝為大勝

記者:您剛才講到良好的心理狀態是考試成功的關鍵。那麼良好的心理狀態究竟該是怎樣的呢?

聶衍剛:我們認為,對待高考的觀念要正確,要關注當前,不要后悔以前沒怎麼做,不要想著將來考失敗了怎麼辦﹔還要目標恰當,情緒積極、不懼不燥,思維活躍、學習有效,充滿自信,自制自律,勇於迎接挑戰,期待在高考中發揮最佳水平,這就是一種良好的考前心理狀態。

對於高考,要有正確的觀念,重視它,而不害怕它。應該把高考看作是對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知識水平和能力特長以及和心理素質等進行的一次最嚴格、公平、公開的檢查﹔高考是自己人生歷程中的一次重要挑戰,但這只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戰﹔相信自己一定能夠發揮水平,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績,而不是說一定要考到北大清華才叫成功。

不正確的考試觀,則是把高考看作一個沉重的負擔,對考試的結果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我們看到,一些即使沒有考上大學的同學,最后還是獲得了成功。當然還有一種不正確的考試觀,就是對高考不重視,隨意應付。

記者:考生應該如何端正考試態度呢?

聶衍剛:第一,成績目標要比平時成績略高,有超越過去、力爭高分的動力。平時能考580分,可以定個目標,增加30分左右。這樣的目標很重要,因為關於成就動機與效率的研究發現,成就動機越高,越能夠提升學習成績。

第二,成績目標應該分解,一科一目標,要扎實向前,積小勝為大勝。每一科都有勝利,就會有小成就﹔否則就會導致信心不足,或者考不好而失望灰心。關於習得性無助感的研究發現,經常性失敗會導致無助感,積小勝為大勝則會增強我們的信心。

第三,樹立信心,相信自己。關於自我效能感理論的研究發現,學習自我效能感越高,學習成績越好。

第四,注意自我調節,要認真對待過程,平常心對待結果。心理學上叫自我監控。關於自我監控理論的研究發現,自我監控能力強的學生,也就是自主性強的學生,學習成績更好。

考生過度焦慮?試試這六種方法放鬆心情

記者:很多考生會有考試焦慮,如何調整情緒呢?

聶衍剛:其實焦慮並不是壞事,過度焦慮才是壞事情。

心理學有很多進行焦慮放鬆的方法,我主要介紹六種方法:

第一,正念調適法,以積極的認知來調適情緒,調整考試觀念,以平常心看待高考﹔不和別人做競爭性的橫向比較,而要和自己比。

第二,合理接受法,接受自己的情緒,把緊張、焦慮看作是一種正常心理反應,不要把考試焦慮看得太重,緊張、焦慮並不可怕,擔心自己緊張、擔心自己焦慮才不好。不要為焦慮本身而焦慮,要順其自然。事實上,適度緊張還會促進考生發揮自己的潛力。

第三,音樂放鬆法,通過聽一些自己喜歡的輕鬆婉轉的音樂,調整焦慮緊張的情緒。

第四,運動減壓法,進行體育運動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減壓辦法,運動過程中身體放鬆了,心理也會放鬆。

第五,自我暗示放鬆法,包括肌肉放鬆法和呼吸放鬆法﹔通過腹式呼吸,慢慢經過吸氣和呼氣調整氣息,得到放鬆。

第六,心理咨詢法,如果問題實在很嚴重,就應該尋求心理輔導,聽心理咨詢專家指導。

家長應做到“一個平常心、兩個尊重、三個不添亂”

記者:高考對考生是一次大的考驗,但很多家長其實比孩子還焦慮。您對考生家長有什麼建議?

聶衍剛:我知道很多家長比孩子還緊張。

第一,家長要正確地對待孩子的高考。我認為要有“一個平常心、兩個尊重、三個不添亂”。

“一個平常心”:以平常心對待考試及結果,保持正常工作和生活方式。孩子能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就好了。不能提不切實際的目標。

“兩個尊重”:尊重孩子、尊重老師。家長應尊重老師和孩子關於考前復習的計劃和安排。不要給孩子亂補課。目前這種狀態下,尊重孩子和老師制定的計劃穩步推進就好。

“三個不添亂”:不盲目期盼,不給孩子施壓、不緊張焦慮。因為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情緒,父母可能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和定海神針。

第二,家長要積極助力,扮演好自己的服務角色。

一是做好服務員,提供良好的伙食營養,做好學習環境、休息睡眠、健康身體、按時到考場等的保障支持。二是做好監督員,監督學習計劃、作息時間、運動和飲食量。勞逸結合晚上早點睡覺。三是做好心理輔導員。家長要細心體察、積極鼓勵、做好不良情緒的調節和疏導,要耐心地傾聽和陪伴,把樂觀和信心傳遞給孩子。

小考沒問題,大考考很差?

分清情緒問題和實力問題“對症下藥”

記者:一位關注廣報求學的家長提問:“失眠,學習和作業完成效率低,難以集中精神學習,玩手機游戲就很有精神了。游戲超時被父母責怪就發脾氣,事后又會后悔,但不會改變自己。”聶老師您有什麼好建議?

聶衍剛:居家學習,肯定是枯燥的。首先要有目標,你想要追求的目標是什麼,你認同了,就是自我的一部分,就要想用什麼方式去達到。這樣就可以用目標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時間,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加強自律。在復習過程中,最好把與學習無關的電子產品放到一邊,利用電腦終端來學習。

同時,還要安排好作息時間。還可以想象在學校上課一樣,老師在前面,旁邊有同學,想象自己就在課堂,這樣有助於避免無關因素干擾。

記者:一位考生提問說,自己平時小考還沒什麼大問題,一到大考就會很緊張,考得很差。聶教授,請您給他支支招。

聶衍剛:這要想一想到底是自己的過度焦慮緊張造成的,還是知識掌握不夠造成的。有的人過度焦慮緊張,大腦一片空白。如果是情緒問題,就要學會放鬆情緒,把大腦的興奮點調整到認知處於活躍的狀態。

如果是知識沒有掌握好,就要看是不是自己的綜合能力不夠,知識是不是沒有系統化、條理化。這樣就需要考生在復習中提升自己的實力。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