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知識產權法庭庭長羅東川等應邀介紹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有關情況。據介紹,過去的一年,各級人民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81793件,全國審結475853件,同比上升44.16%和48.87%,審判質效進一步提升,為健康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服務和保障。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還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要求平等保護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和不同國別當事人之間知識產權的合法權益。另外,精准保護也是重點之一,要求根據知識產權的不同類型和領域分類施策,使保護方式、手段、標准與知識產權特質、需求相適應。
今年知識產權宣傳周的主題是“知識產權與健康中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包括醫療技術在內的科學技術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江必新介紹,人民法院通過技術類案件的審理,激勵醫療領域自主創新。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為例,該院近5年審結的化學藥品專利案件中,涉心腦血管疾病專利案件佔20.4%﹔在該院受理的化學藥品專利案件中七成涉外。此外,人民法院還嚴厲打擊涉醫藥衛生惡意搶注商標、假冒商標、虛假宣傳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強醫藥領域司法政策研究,為加強和完善藥品創新保護、實現全民健康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去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知識產權法庭的改革頗受關注。羅東川表示,知識產權法庭實施“統一裁判標准系統工程”,通過法官會議、類案強制檢索、裁判規則庫等工作機制來促進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裁判尺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