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工程造林46萬余畝,青山綠水間興起生態高效農業——

仁懷:農旅一體打造生態賣點

2020年04月21日09:15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徐春燕

三月的仁懷市高大坪鎮銀水村的主色調是金色。千余畝油菜花綻放搖曳惹人醉﹔而四月,隨著花謝結籽,銀水村換上了“綠裳”。

金黃和翠綠的交替為“金山銀水”寫下真實注解,也是仁懷市守護青山綠水,推進生態建設,實現產業興百姓富村庄美的詮釋。

因人口稠密和過度開發,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仁懷市的森林覆蓋率僅為8.8%,屬於生態嚴重脆弱地區。2005年第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后,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0.88%。

近年來,仁懷市圍繞“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60%”的目標,實施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植被恢復、通道及流域綠化景觀打造提升、森林和濕地公園建設等生態修復工程,累計完成各類營造林面積46.4萬余畝。

逐夢青山綠水,仁懷市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休閑體驗農業、認購訂單農業,逐漸形成一種保護帶動發展、發展反哺保護的良性循環。

“我們稱為‘龍洞水’,這樣的山泉水井有10余口。”銀水村監委會主任涂顯候指著一個“咕嚕咕嚕”冒泉水的泉眼告訴記者,多年來,這些泉眼從未斷流,匯聚成幾米寬的溪流,潺潺流經銀水村,匯入赤水河的支流五岔河。

毗鄰茅台機場的銀水村,自2014年起,立足自身水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依托“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以“水”為魂,規劃打造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避暑養生、生態文明、創意農業”等為一體的“金山銀水”景區。

“我們的生態大米可以賣到18元一斤。”在仁懷福來稻米業有限公司生產加工車間,副總經理李靜告訴記者,有了“生態”這一賣點,銀水村的大米價格比普通大米高很多,其他生態農產品也逐步受到市場認可。

“以前這些都是‘冬水田’,一年隻能種一季稻。”涂顯候回憶,通過對土地進行集中整治,疏通溝渠,一田一季變為水稻油菜輪作。2018年,引進仁懷福來稻米業有限公司主導生產經營,致力於產出“原來的味‘稻’,無添加的油”,鄉村旅游與生態農業相得益彰,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

該村已發展高品質水稻2000余畝,平均畝產優質大米800斤,收入達5400余元,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量近10萬人次,全村人均支配收入達15000元左右,讓青山綠水成為了真正的金山銀水。

在仁懷市,像金山銀水這樣的農旅一體化景區還有壇廠八卦園、草木年華等7個,“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村落26個。該市還建成楠竹林、鹿鳴等綜合性公園6個,蒼海、水仙寺、鐘鼓山等山體公園8個,五馬河、李村河濕地公園2個,實現高速公路沿線、赤水河旅游公路沿線森林景觀全覆蓋。

“我們保護生態,生態反過來會回饋於我們。”兩年來,李靜越來越認識到,依托好生態,農產品的附加值才會越來越高。

“我們村裡有大大小小的20余口魚塘,完全是喝泉水長大的魚,下一步,我們要把魚塘經營管理好,發展休閑垂釣和銷售生態魚。” 涂顯候說著村裡的產業計劃。“我們有千余畝油菜花,今年就有20余批次人在村裡養了500多桶蜜蜂,一桶最少也能產20斤,市場最低價100元一斤算,一桶也能賣2000元,還計劃逐步壯大養蜂業﹔這裡夏天很涼快,還可以發展避暑康養旅游。”

“源頭是銀水,生態變黃金,流域千般綠,造福惠萬民……”立在銀水生態廣場旁的五岔河生態保護碑,是銀水村也是仁懷市守護這方山水,推進綠色發展的寫照。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