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力量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許多體驗增量,那種“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沉靜融合感,在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寧靜的激越,實在是隻可意會、不足為外人道的快感。選擇讀怎樣的一本書,就像選擇未來重要的靈魂伴侶,因為它真的可能進入你的靈魂裡,並在那裡生長,幫助你在危機時刻做出下意識的選擇。
■ 張崢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這段漫長的宅家日子仍然沒有要結束的跡象。女兒每天在家除了上網課,就是在屋裡來回轉悠,沒有小伙伴,又不能出去隨便玩兒,也著實是憋得難受,於是我解除了對她的手機“禁忌”——在家上學期間規定每天隻能看40分鐘。
手機剛解禁那幾天,是近乎報復性的放縱——她開始沒完沒了地看抖音、刷微博、聊天、追劇、打游戲……在沙發上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不時還爆發出一陣傻笑,還拿著搞笑視頻來跟我分享。看著她熬紅的眼睛,我知道講大道理肯定沒用,便試探地問:“整天看這些不膩嗎?你也適當看看書吧,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后,你會發現這些樂趣都太low了。”
女兒不服氣地說:“不都是為了尋找樂趣嗎,閱讀憑什麼就高級呀?你倒是說說看,閱讀讓你有什麼不一樣嗎?你怎麼就比我高級了?”
我知道,在女兒眼裡我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人,充其量就是“作文寫得好一點”。情急之下我脫口而出:“閱讀讓我從來不會無聊,一個人也總能自得其樂。”
閱讀讓我們可以超越時空,神交知己
閱讀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記得大學剛畢業那年,有個男同學交了個空姐女朋友,特意介紹給我們認識。聚會上,那個漂亮女孩正好坐在我旁邊,她熱情地問我喜歡玩些什麼,我告訴她除了上班基本上都是宅在家裡,看看書,聽聽音樂,不太喜歡熱鬧。當聽說K歌、蹦迪、泡吧喝酒等活動我都不喜歡時,她的眼睛越瞪越大。我至今記得她那副難以置信的表情:“什麼都不喜歡玩兒,生活也太無聊了吧,你怎麼受得了!”
美女的驚詫讓我自我懷疑乃至自卑了好多年,對呀,我活得太乏味無趣了,這不太正常吧!為此,我努力地融入各種熱鬧中,但總有種悠遠的疏離感,始終冷靜地感覺到“熱鬧是他們的”,我的不在這裡。
“獨坐小窗玩《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這說的是古人潛心讀書時的忘我狀態。作家徐遲同時也是《瓦爾登湖》的譯者,他說《瓦爾登湖》是屬於夜晚的書,讀的感覺是“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我心脾,感我肺腑”。
這種快樂的沉浸感我也體會過:當你發現一本書的作者所表達的東西恰好是你正在思考的,而且在某個關鍵點上,他的表述更精妙、透徹。那一瞬間,你會不由得產生幸遇知己的感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仿佛兩個人隔著時空在相同的思想軌跡上偶遇了,並借由文字的界面跳了一曲雙人舞,形成了某種深度默契。那種“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沉靜融合感,在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寧靜的激越,實在是隻可意會、不足為外人道的快感。
閱讀讓我們學會“跟自己玩兒”
每天從故宮的護城河邊走過,總能看到三三兩兩的釣魚人。曾經認為釣魚是最乏味的活動,那麼漫長枯燥的靜止守候,卻不一定有收獲,圖什麼呢?慢慢地,從那些人沉靜安然的表情中,我讀出了那份對魚情細心、敏感的體察,甚至是跟魚的對話。在這種深切的對話、互動、體察中,釣魚者更重要的是體察到了自己微妙的心理變化,這也是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自娛自樂的過程。
喜歡跟自己玩的人不會寂寞。是的,正如多年以后的我,終於不再質疑和糾結於自己的“無趣”,也大方承認最喜歡通過讀書“跟自己玩兒”。現代社會中,亂了節奏的生活很容易使人陷入混沌和無序狀態,讓我們的內心雜草叢生,而閱讀也好,釣魚也好,帶給人的是一種緩緩的節奏,其背后是井然有序,身心和諧。
閱讀讓我們的人生體驗增量
很多時候,閱讀尤其是文學作品的閱讀,是不能帶來信息增量的,比如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用了好幾頁的篇幅描寫雲彩的變化。看似並沒有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但正因為它將一個原本可以壓縮到最低的信息,豐富到了最高級,展現出一個高畫質、高精確度、更真實的世界,而這,就是體驗增量。
文學的力量就是讓我們的生活體驗增量。當你用“天高地闊,欲往觀之”來代替“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當旁邊的人隻會感嘆 “哇,他真是帥爆啦!”,你脫口而出“君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時﹔當你被鳥鳴聲陶醉,不是隻會說“小鳥叫得真好聽”,而想起“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時,你生活的觸角已變得溫潤柔軟,你的生命更加有精度、有色彩。同時,閱讀也讓你因明白未知的無限,更感到自己的渺小,對世界更加充滿敬畏。
我總覺得,選擇讀怎樣的一本書,就像選擇重要的靈魂伴侶,因為它真的可能進入你的靈魂裡,並在那裡生長,形成底層代碼,幫助你在危機時刻做出下意識的選擇。
很多時候,你脫口而出的語言表露了你整個人的趣味和格局,甚至決定了你的人生和命運。而其實,它們並非真的脫口而出,而是你讀的每一本書,在不知不覺中打磨出了今天的你。所以,沉下心來讀書吧!正如這段話所說——我本來只是一個弱小的個體,卻因為讀書而有幸窺得萬千個生命,擁有整個人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