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沿河:精准施策 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王秀芳

2020年04月16日08:1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向國富正在查看蜂蜜釀制情況。施平 攝

心裡惦記著蜜蜂,天剛蒙蒙亮,向國富匆匆吃過早飯后,便扛上鋤頭,冒著細雨,向半山腰走去。這裡有110余箱蜜蜂,是向國富苦心經營的“成果”,也是村裡專門針對貧困戶的幫扶項目。

向國富今年55歲,家住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官舟鎮愛新村,2017年因車禍致雙手受傷的他,外出務工極為不便,兩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好出路。2019年,愛新村重點發展蜜蜂養殖,由村兩委負責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對接市場。得知消息后,向國富主動報名參加培訓,開始了蜜蜂養殖。“去年有200多斤蜂蜜,一斤可賣150元。”向國富說。

愛新村依托生態優勢培育產業,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只是沿河縣精准施策、根除貧困“頑疾”的一個縮影。作為貴州還未摘帽的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沿河已向最后的深度貧困發起了“總攻”。

緊抓產業就業扶貧 確保群眾穩定增收

“今年不出去打工了,我要種30畝辣椒。”中寨鎮志強村貧困戶張金成邊翻耕土地邊說,肥料、辣椒苗、地膜都由政府提供,按照去年的市場價格,毛收入大概有13萬元。

3月21日,沿河自治縣淇灘鎮三壺村村民積極備耕種植辣椒。謝啟長 攝

張金成思想的轉變,得益於沿河縣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發展好“茶葉、果蔬、畜牧和中藥材”四大生態產業的同時,集中發展辣椒、食用菌、生態雞和生豬養殖等“短平快”產業,確保戶戶有脫貧增收項目。

“涼村村主要發展桔橙種植,有春見、不知火、粑粑柑等18個品種。”說起該村的產業,黑水鎮黨委書記劉慶軍頗感自豪,通過建立合作社,村民不僅能獲得土地流轉資金,還可到基地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最后的攻堅階段,沿河縣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不斷健全企業、合作社與貧困群眾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群眾增收脫貧。同時,對辣椒、黑木耳、生態雞和生豬養殖等扶貧產業實行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並嚴格落實政策性農業保險,確保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

沿河空心李種植基地一角。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另外,為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從“搬得出”向“穩得住、能致富”轉變,沿河縣於2020年啟動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全力打造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項目,帶動貧困婦女穩定增收。截止目前,該縣挂牌成立的5家“巾幗扶貧車間”已為多個安置點的搬遷婦女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

目前,沿河縣正在逐戶了解群眾就業情況和就業意向,在做好技能培訓的同時,積極鼓勵群眾參與通村通戶路施工和產業項目建設。另外,該縣還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和銅仁市“9+2”幫扶協作機遇,有序組織勞務輸出,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嚴格落實挂牌督戰 全力攻克貧困堡壘

“感謝紀委同志協調解決困難,現有閑置勞動力均得到妥善安置,白茶管護也逐漸步入正軌,我們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中寨鎮志強村第一書記石捍南對鎮紀委書記楊通賢挂牌督戰期間,積極解決白茶基地各項困難表示感謝。

沿河自治縣官舟鎮黃龍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田茂昌 攝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沿河縣從自身實際出發,為全縣22個鄉(鎮、街道)、432個有剩余貧困人口的村和1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精准制定督戰方案,確保6月底前所有剩余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准。

目前,該縣已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動態清零,完成村衛生室建設和合格村醫配備,住房安全達到保障目標,農村人飲安全達到國家驗收標准。

長勢喜人的沿河白山羊。沿河縣委宣傳部供圖

另外,為杜絕多頭指揮、多重安排現象,沿河縣要求各鄉(鎮、街道)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須常駐指導、調度和統籌本鄉脫貧攻堅工作﹔各村級指揮部須深入排查問題,並及時整改。同時要求縣直幫扶單位在項目、資金和選派干部等方面向幫扶村傾斜。

“督”到薄弱點,“戰”在關鍵處。勞動力就業、產銷對接、專家團隊幫扶、居住環境改善……當前,沿河縣各督導組正逐戶核查,建立正面清單和問題清單,並對問題清單制定詳細整改措施,明確督戰時限,強力推進整改銷號,著力補齊短板弱項,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