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對戒毒人員進行陽明文化課堂化教學。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我知道當邁出戒毒所的那一刻,才是我‘戒毒之路’的真正開始,但我相信自己能夠戰勝所有的阻礙,開始新的生活。”走出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那一刻,陳亮覺得天空無比明亮,因為他堅信,這是自己最后一次踏過那道門坎。
由於多次吸食毒品,2017年底,陳亮被送進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剛入所時,他覺得生活沒有了意義和希望,頹廢、迷茫,甚至一度抑郁。“是‘心學班’改變了我,讓我明白戒毒路上最大的敵人不是毒品,而是我們自己,要戰勝毒品,首先要戰勝自己。”陳亮說,正是這樣的信念,讓他最終擺脫了內心的毒魔,立志做回原來的自己。
定期舉辦心學教學研討會,鑄造心學教師魂,提升教學質量。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陳亮所說的“心學班”,是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探索“強制矯行·心學戒毒”的人文戒毒新機制。作為貴州省戒毒管理局“心學除癮,苗藥祛毒”戒治工作思路的試點單位,2017年8月以來,該所立足戒毒人員“心癮難戒”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將發端於貴州本土的陽明心學引入戒毒工作,通過與專家團隊合作,成功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戒治新方法——“陽明心學除癮治療法”,幫助“心癮”深厚的吸毒人員重獲新生。
從“心”出發 戰勝“心魔”
走進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隨處可見陽明文化之所在。辦公大樓正面鐫刻的語錄,宣傳欄上張貼的警句,院子裡陽明先生與弟子研學的塑像,以及以“良知院”“致知院”命名的生產生活區域……與大眾對戒毒所“冰冷”“刻板”的印象截然不同,這裡,更讓人感覺像一所充滿人文氣息的學府。
接受心學戒癮治療法的戒毒人員,心態更加樂觀,行為日趨正常。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戒毒是個世界難題。對吸毒人員而言,其‘身癮’本質上根源於‘心癮’,僅僅依靠‘外力’很難奏效,隻有從 ‘心’入手,通過外塑形象,內強正念,將抽象的道理內化成具體的行動,才能真正達到戒除‘心癮’、矯正行為的目的。”貴州省戒毒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趙軍說。
有數據為証。根據國家禁毒辦2019年6月17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全球約有2.75億人至少使用過一次毒品。其中,有近3100萬人為吸毒成癮者。在我國,吸毒人口數量規模依然龐大,禁毒戒毒形勢亦不容樂觀。截至2018年底,全國仍有240萬吸毒人員,這個數字還不包含戒斷3年未發現復吸人數、死亡人數和離境人數。
開展場所文化月活動,邀請社會知名專家為戒毒人員講陽明心學和積極心理學。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如何讓吸毒人員戰勝心魔,遠離毒品,真正回歸社會,成為時代和人民給司法行政戒毒機關出的一道“必答題”。
“陽明先生說,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成聖賢。既然聖賢都可成,毒癮是不是更能除?”王陽明的“良知”學說,讓省戒毒局黨委一班人產生了新的思考,一個新的工作思路在戒治工作中醞釀開來……
作為陽明心學“知行合一”核心思想發源地,貴州若能夠將陽明心學與戒毒工作有機結合,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更能讓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實現質的提升。
以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為試點,探索由此開始。形成一套工作共推機制、培養一支心學教育民警隊伍、設置一套戒治課程體系、打造一體化心學場所文化、講好一系列“心”戒毒故事……“五個一”工作舉措的精准實施,潤物細無聲的諄諄教導,逐步改變了所內戒毒人員戒治態度,獨具特色的陽明心學戒治效果逐漸得以顯現。
開展精品小班教學,民警講解陽明心學文化。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以前我的想法是自己吸毒,不偷不搶,又不影響別人,為什麼要抓我強戒。通過陽明心學的學習,我才知道是自己的良知被蒙蔽了,吸毒不論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有害的,不能再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隻有懂得了良知和是非,才會真正拾起戒治的信心,鏟除自己的‘心魔’。”先后復吸過兩次,最終在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成功的張海銳說。
繪就“總藍圖” 做優“兩工程”
“‘陽明心學除癮治療法’之所以能夠實施並推廣,還得益於這一方法有機融入了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因此,我們在繪就基本模式這張‘總藍圖’這個‘型’的同時,要認真走好這條創新之路、鑄‘魂’之路,真正實現‘型’‘魂’兼備。”在試點單位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黨委書記、所長繆健看來,陽明心學中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事上磨練”等哲學思想的注入,正是為“基本模式”鑄“魂”的過程。
了解王陽明生平事跡和學習《洗心錄》,是接受“王陽明心學戒癮治療”的入門課。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為了讓“陽明心學除癮治療法”有效促進教育戒治質量的穩步提升,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對該機制進行了不斷細化和優化,持續推進人文戒治工程和“戒毒所+”工程建設。
實施人文戒治工程,即通過分期開展博雅教育,為處於不同時期、不同狀態的學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比如,在教育適應期引導其立“戒毒志”,在康復鞏固期幫助其“致良知、辨是非”,在回歸指導期輔之以法制、創業和就業指導等回歸課程。同時,充分發揮戒毒所的心理矯治中心、康復訓練中心、教育矯治中心,實施專項訓練,進一步幫助戒毒人員鞏固戒毒成效,掌握拒毒方法,修復家庭關系,增強適應能力,最終實現順利回歸社會。
融入陽明心學思想,引導戒毒人員積極樂觀地參加康復訓練。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與此同時,不斷做優“戒毒所+”工程。通過建立“戒毒所+科研機構”“戒毒所+志願者”“戒毒所+專業機構”“戒毒所+地方部門”等工程,開展大量課題研究、學術研討、出所銜接、延伸幫扶、特困救助等工作,培養大批成功戒斷毒癮典型分子,形成良性的標杆示范效應,著力打通戒毒工作的“最后一公裡”。
“通過思想文化滲透,‘民警導師’們不僅讓戒毒人員對‘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等道德統一性原理真正入腦入心,引導他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毒品的危害,在戒除毒癮的過程中發現良知,增強‘知行合一’的人生觀念,強化‘事上磨練’的行為自覺,還培養了他們出所后‘我要戒毒’‘我能戒毒’的行為自覺,讓所內的戒毒成果得以不斷鞏固並向所外延伸,從而有效破解‘高復吸、低操守’的戒毒難題。”繆健介紹說。
專家實施冥想內觀法,讓戒毒人員反思自己的過往,修正“三觀”。貴州省戒毒管理局供圖
截至目前,貴州省第二強制隔離戒毒所先后有2100余人參加了陽明心學的學習,戒毒人員對陽明心學的知曉率達100%,認可度達87%。通過系統學習,所內違規違紀明顯減少,教育戒治秩序更加穩定,場所安全穩定基礎更加夯實,警戒關系更加融洽和諧。經第三方量化評估,納入心學戒毒教育戒治的出所人員1年內保持操守率比未納入心學戒毒教育戒治的出所人員保持操守率提升近30%。該戒毒所民警們堅信,在陽明心學和基本模式的浸潤下,會有越來越多的戒毒人員走上戒毒重生的新路。(注:文中受訪者陳亮、張海銳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