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針對“無症狀感染者”問題,昨天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表示,4月1日起將無症狀感染者情況列入每日通報﹔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兩小時內網絡直報,快速開展流調,接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以后,24小時內完成個案調查。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時,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其中境外輸入205例。
小蔣隨想:公眾高度關注“無症狀感染者”,心情可以理解。這一感染群體較為特殊,他們是否接受了隔離或治療,有沒有傳染性,種種問題需要解釋。能否妥善應對,也是“內防反彈”的一大重點。
1500多名“無症狀感染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說明有關部門對此保持著緊繃的神經,採取了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少數可能會發展為確診病例,絕大多數會自愈。若出現症狀,將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既嚴格觀察,又細化區分,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
無症狀如何發現被感染?“主動檢測”功不可沒。對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在聚集性疫情的調查中、對追蹤傳染源時發現的暴露人群、對部分有在疫情傳播地區旅行和居住史的人員,有關部門都進行了“主動檢測”。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必須兢慎嚴格、靠前排查、主動作為。1500多名“無症狀感染者”被及時發現並隔離,表明有關工作落到實處,減少了傳染可能。
世為組織認為:“基於現有數據,新冠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傳播的”,無症狀的感染者可能不是主要的傳播來源。我國的嚴密應對,體現了“可疑從有”的審慎。主動出擊,應測盡測,應隔離盡隔離,才能降低風險隱患,才能遏制病毒傳播,這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
我國內地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的日子越來越多,印証了“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也說明對“無症狀感染者”的處置是有效的。疫情防控絕不能鬆勁,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管控更要扎實。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