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0日電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3月30日指出,中國有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國。從目前情況來看,全國原料藥產業鏈復工復產率和主要產品的達產率都超過80%,部分品種產量也超過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尤其是抗疫的用藥,一直是保供重點。所以,這方面能夠保証國際抗疫需求。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3月3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制造業復工復產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中國是原料藥的生產大國,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保障原料藥的國內和國際市場供應方面做了哪些舉措?
辛國斌介紹,中國有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國。正常年份,我國原料藥的產量在300萬噸左右,出口在100萬噸左右。我們國家在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類藥物、抗感染藥物、皮脂類激素藥物等等方面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國際市場上的佔比都在50%以上。原料藥是治療藥品產業鏈的上游,是保障藥品供應、滿足人民用藥需求的一個基礎,所以在疫情期間,我們高度重視原料藥的生產。
辛國斌提到,在疫情防控處於關鍵時期,工信部就接到了一些制劑企業反映湖北上游原料藥企業沒復工,牛黃、甲硝唑、布洛芬、牛磺酸等原料市場告急,直接影響了部分制劑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問題。接到反映以后,工信部緊急協調湖北省相關部門、省市縣,對一些原料藥生產企業進行重點調度,要求企業克服困難,積極組織員工返崗。在2月下旬提出要求以后,工信部用了不到一周左右的時間就促使這些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有效保障了制劑藥品的生產,為疫情防控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辛國斌指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蔓延,對藥品的生產供應也造成了較大影響,有一些國家現在反映原料藥的供應有點吃緊,主要有幾個方面因素:一是今年1、2月份,由於受疫情影響,有一些企業停工停產,供給上出現了短暫的不足。二是2月份以后,由於國際疫情蔓延導致國際上的運輸,特別是航運、海運受到了很大限制和影響,導致有一些物流運輸出現不暢,出現了運輸困難。
辛國斌指出,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高度重視全球醫藥產業供應鏈的安全,我們會努力維持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生產,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的安全和穩定。從目前情況來看,全國原料藥產業鏈復工復產率和主要產品的達產率都超過80%,部分品種產量也超過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尤其是抗疫的用藥,一直是保供的重點。所以,在這方面能夠保証國際抗疫需求。
下一步,工信部還將組織實施重點產品的監測和生產調度,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出口運輸困難的問題,加強與世衛組織、外商協會、跨國藥企的溝通和對接,組織企業有針對性的開展供給服務,保障國內國際市場供應,為全世界抗擊疫情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