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球主題公園增設京哈高速立交節點工程復工。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
復工復產日趨提速,工作節奏逐漸加快,但在疫情狀態下依舊處於防控模式的北京,隨著人員流動加大,也出現了一些現實問題,比如進京檢查、入關篩查排隊造成聚集,頻繁登記測溫、商超購物限流、排隊間隔“一米線”、天冷也開窗通風等也給工作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
對這類現象,群眾有一些抱怨,非常容易理解。就像“誰願意老悶在家裡啊”一樣,效率降低、程序增加,誰都會覺得不適應、不方便,翹首以盼城市完全恢復常態的心情肯定很急迫。但更要看到,復工復產、便利生活的前提是安全有序,失去這個基礎,一切都沒有保障。眼下雖然國內疫情流行的高峰已經過去,卻遠沒有到可以鬆口氣的時候,“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壓力依舊不小。如果說“戰疫”至今我們收獲成效的關鍵在“嚴字當頭”,那麼面對世界性大流行,面對境外輸入的嚴峻形勢,我們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同樣要“嚴之又嚴”。進京檢查、入關篩查,社區摸排、逐戶備案,限時限流、強化“一米線”……這些必要而關鍵的舉措,不能鬆,更不能棄。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疫情對其影響不小。但其恢復又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特別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城市從靜到動,從慢速到快速再到常態,員工從宅家到復工,城市運行、工作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再統籌、再協調、再適應。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的關注點很多,而且往往非常具體,在安全需求、生活訴求、工作追求等復雜交織的情況下,做好“兩手抓”,奪取“雙勝利”,不僅要尊重規律、統籌兼顧、精准施策,還必須實時回應關切、加強溝通,緊盯痛點快速響應、“接訴即辦”。而這些,也勢必成為我們進一步改進工作的契機。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針對群眾反應強烈的熱點問題,本市堅持從嚴從細防控、熱心貼心服務,積極完善工作、補足工作短板。進京檢查排隊聚集,就增派人手、增開通道,最大限度消化人流﹔境外輸入壓力加大,就專辟區域、周密轉運,形成“全閉環”防控體系﹔健康互認“關卡”太多,就推廣“健康寶”,簡化登記流程避免人員聚集……事實說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完全可以,也必須要努力實現同向發力,關鍵是要在工作流程上精細梳理,工作效率上深度挖潛。實事求是解決問題,想方設法提高效率,避免各種形式主義,力爭把不便的感受降到最低,把因工作准備不足而造成的聚集風險降到最低,讓相關防控管理盡快適應城市從低人流到大人流的現實狀態切換。
同時必須正視,對於廣大市民來說,再優化的防控舉措,落實過程中都必然意味著犧牲一些效率,接受必要限制乃至承受一些不便,這些是難以避免的,也需要每一位市民多些耐心。這份不便,不是刻意要為難誰,也沒必要專門為難誰,而是疫情防控形勢之下,整個社會不得不共同承擔的必要成本和代價。“今天的不便是為了明天的方便”,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每個人都是戰士,“戰疫”膠著之時,我們減少流動“宅家過年”,遇有不便,我們保持耐心,別生氣別起急,平和度過,形勢轉好之際,我們配合防控鞏固戰果,等最后徹底勝利了我們撒歡兒玩個夠。這份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正是我們“戰疫”勝利的基礎。相關方面多把道理說清楚、講明白,多把工作做到位、有溫度,相信一定能夠得到市民的理解支持。
嚴防疫情反復,堅持就是勝利。讓我們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擰緊思想發條、保持最好狀態,“戰疫”的全面勝利必將盡快到來。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