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六枝特区:探索“五篇文章”着力推进树种结构调整示范点建设

2023年03月17日09:59 |
小字号

近年来,六枝特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以提高森林质量和发挥多重效应为目标,创新工作举措,在探索做好“五篇文章”基础上全力推进树种结构调整示范点建设。

做好“两类地块”文章,精准落实项目实施范围。对于历年造林失败地块的补植补造,要发动各乡(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力量,切实评估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狠抓落地上图管理,形成树种结构调整造林地块验收报告,实现树种结构调整地块精细化管理。对于现有林分实施改培及抚育的地块,严格按照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林分选择标准,精准选择具有林相培育前途、林地林木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块,为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加快林木生长、缩短森林培育周期,培育目标树种优质高效多功能森林奠定基础。

做好“一张蓝图”文章,高位推动项目实施效果。成立六枝特区树种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强化资金保障、科技保障及种苗质量监管,为有效推进树种结构调整夯实组织保障。尽快编制印发六枝特区树种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规划文本,明确工作目标和调整路径,加强监督指导,有效推动落实,着力培育成综合生态功能较强、林相景观美丽的异龄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绘就生态文明建设一张蓝图、一个设计。

做好“三种模式”文章,科学探索森林经营模式。一是探索“树种结构调整+国家储备林建设”模式。通过抚育间伐等措施,培育大径材用材林提高森林经济价值。同时,在间伐后的空地补植楠木等珍稀树种或山桐子等木本油料树种,既满足生态安全建设需要又兼顾市场木材需求。二是探索“树种结构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模式。通过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种植以特色经济林果树种为主的多功能树种,或者推进城区山体、城郊荒山、旅游景区及道路河畔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有效增加森林景观色彩,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三是探索“树种结构调整+碳汇林建设”模式。以探索开展林业碳汇项目为契机,加强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加大对固碳能力强的树种调整力度,如马尾松、楸树、楝类等,推行以增强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

做好“四大行动”文章,合理布局重点工作任务。可通过择伐、迹地更新、林下套种等措施,选择山桐子、楠木、楸树等优质用材和乡土阔叶树种进行人工纯林改造行动。可通过抚育间伐、林相改造等方式,对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等补植景观林树种和经济林树种进行森林景观提升行动。也可对现有人工成熟、过熟商品林通过皆伐等措施,加大造林失败地的植被恢复以及退化经济林地的树种更替进行特色林产扩面提质行动。也可以对商品林区的人工林和次生林,通过迹地更新、抚育采伐等措施,选择菌材林树种进行林下经济培育行动。

做好“四项原则”文章,助力树种结构调整出实效。一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底线,正确处理森林培育、保护及发展、利用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二是坚持分类经营原则,树立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施分类经营,采取改培、补植补造等方式,促进速生树种与中长期树种、大径材树种、珍贵树种与特色林业树种协同发展。 三是坚持尊重群众原则,深入发动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加强政策引导,为广大林农算好调整树种结构的经济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资源增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四是坚持试点先行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试点先行、探索突破,通过分区域、分树种、分调整方式、分不同需求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六枝特区调整树种结构积极稳妥、全面推开。(张海平)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