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职业教育协作

2021年02月01日08:49  来源:贵州日报
 

■ 陈世海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中不但发挥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作用,而且肩负着培养多元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江苏省张家港市对口帮扶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来,始终坚持智志双扶理念,紧盯沿河职业教育薄弱环节,充分借助张家港本土院校沙洲职业工学院(以下简称“沙工”)教育资源,持续深化张沿两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同时以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牵头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沿河职校”)实施“组团式”教育帮扶,精准发力职业教育协作。

坚持精准帮扶,精细化制定帮扶方案。在两地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沙工为沿河籍学生量身定制“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资助、精准就业”的“四精准”专项教育帮扶方案。至2020年,沙工将在贵州省的招生计划从最初的5名增至400名,可供沿河籍考生选择报考的国家级、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从11个增至20个,目前在沙工就读的沿河籍学生已达796人;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以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为牵头单位,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张家港第二、第三职业高级中学先后与沿河职校达成校校合作帮扶协议,实施“多对一”帮扶。目前共派出15名优秀教师到沿河职校进行支教,帮助沿河职校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现代农艺技术、护理四个专业通过了铜仁市教育局的教学评估,沿河职校老师在2020年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优质课评选交流观摩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第一名。

聚焦贫困学生,多元化落实助学措施。沙工对沿河籍学生精准摸底,实行“一人一档”,安排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结对。安排张家港市级财政对口帮扶资金1050万元,对沿河籍学生按照“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一般农户”三类贫困程度,每学年分别给予10000元、8000元、5000元专项资助,目前已发放986.8万元。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安排对口帮扶资金310万元用于购置实训设备,帮助沿河职校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用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教学实训室,极大改善了沿河职校的实训条件。建立专项助学帮扶基金,组织有关企业捐款并拿出部分财政资金,向沿河职校捐赠300万元资助贫困户学生。

立足成长成才,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沙工根据沿河籍学生特点制订针对性培养方案,把技能培养专项课程与综合素养提升相结合,从心理、管理、活动等多维度发挥育人作用。针对沿河籍学生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较弱的情况,实施“补弱提升”计划,单独开设免费英语辅导课,定点免费开放机房组织上机训练辅导,经济管理系4名沿河籍学生在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电子商务技能”赛项中荣获三等奖。实施心理健康普测,重点关注沿河籍学生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加强人文关怀。开展特色适应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新生看港城”沿河籍学生专题座谈会等活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张家港,融入沙工大家庭。目前,沙工沿河籍学生有13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3人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获奖,无一人因学业困难、生活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困惑等原因退学。

突出就业导向,订单式培养职业技能。深化产教融合,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为沿河籍学生定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属地校企合作企业沙钢、永钢、华灿光电、华芳、东渡等10余家规模企业签订协议,为沿河籍学生提供专业对口岗位带薪见习机会,提高职业岗位认识能力。以企业冠名班形式,对沿河学生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到冠名企业就业。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举办“职·德”训练营,建立清晰合理、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就业创业指导机制,引导沿河籍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自我定位,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高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作者为张家港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工作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工作组组长)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