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药材不愁卖 扩大产能遇瓶颈

织金中坝村产业发展的“喜与忧”

2021年01月27日08:31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尹长东 陈泽尔

1月20日,走进织金县绮陌街道中坝村,远远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味。

药香味是从村里的烤房里传来的,药名叫赤胫散,是中坝村正在发展的中药材产业。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兴隆说,赤胫散产销都好,因为“药厂包销,有多少要多少。”

中坝村地下有煤炭,2016年以前,很多村民靠在煤矿务工为生。“2016年,村里煤矿关停,村民一下子失业了。”杨兴隆回忆说,他自己的收入主要也是靠在煤矿做管理。

失业后的杨兴隆看着成了采空区的耕地,心里犯了愁,“村里没有什么特色资源,丢了‘饭碗’的村民如何脱贫?”

“农家人还是要从土地上想办法。”2016年,被选为村委会主任的杨兴隆思考着如何为大家谋出路。

可是种什么呢?“村民有感冒、拉肚子等小病,经常采一些草药医治,效果还不错。”这给了杨兴隆启发:能不能发动大家种药材?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杨兴隆拿着几味当地药材,到贵阳找了几家制药厂“开方”。一家制药厂负责人在杨兴隆带去的几味药材里看中了赤胫散。

“赤胫散的根是制作治疗急性胃肠炎、痔疮出血、跌打损伤等药品的主要配方,对种植土壤和气候环境要求不高,也不需要过多的种植技巧和田间管护。以往药厂都是在陕西一带收购。”药厂负责人推荐杨兴隆种植赤胫散,“有多少要多少。”

“村里就有人零星种植,主要是自己治病用。没想到这是宝贝。”杨兴隆看到了希望,满心欢喜地回到中坝村着手试种。

为了方便,杨兴隆在网上买了种子,可种下去一直不见发芽,“足足浪费了好几个月时间。”

杨兴隆并没有放弃,想方设法在隔壁村一个熟人那里又借来了7袋种子,流转了2亩地,种下去一年半后,就收回了成本。

试种成功后,杨兴隆继续四处收购种子,并牵头成立村集体合作社,由村集体投资50万元,流转土地45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赤胫散种植,覆盖中坝村所有群众。

“2020年秋季起,450亩赤胫散进入采收期,鲜品亩产2000多斤,每亩收益3000元到4000元。”杨兴隆说,从种植到管护再到采收,村民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收益后还有分红,村里91户贫困户423人因此摘了穷帽子。

不仅如此,杨兴隆还多次请来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赤胫散的种植周期有望缩短。

但是,随着从地里挖出来的赤胫散越来越多,杨兴隆又有了新的烦恼:“赤胫散的根很大,需要清洗后,再分解开,然后烘干才能卖给药厂。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分解设备,只能采取人工分解,难度大、效率低。不仅如此,赤胫散根如果不及时分解烘干,就会发芽继续生长,或者霉变,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我不断在网上联系设备厂家,也有厂家把设计的设备寄来试用,结果都不理想。”从第一批赤胫散采收至今,杨兴隆就为分解设备的事伤透了脑筋。

“好不容易找到的脱贫致富好路子,不会轻易放弃。”杨兴隆没有被困难吓倒,“好事多磨,相信一定会有解决办法。”

1月26日,杨兴隆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至今还是没找到适用的设备,“希望你们为我们呼吁一下,看有没有企业帮助设计一款分解赤胫散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下一步,我们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联合附近的村子一起种植赤胫散,一起受益。”

群众在地里分解赤胫散根。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