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加勉乡加鲁村改造后的居民住房。黎敬程 摄
“以前没有路,家里老人生病要背着走七八个小时才能到乡卫生院,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村里有条路。现在路通了,骑摩托车只要十几分钟,太方便了。”提及家乡变化,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污扣村村民梁绍锋言语间满是赞许,公路通到家门口后,不仅出行方便,各类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以往卖不出去不同,现在我们都担心不够卖。
作为贵州省20个极贫困乡镇之一,位于月亮山腹地的从江县加勉乡受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千百年来一直被贫困笼罩,而像污扣村一样受交通制约的村寨还有很多。2016年,加勉乡成为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及各厅属单位的定点帮扶乡。
面对56.87%的贫困发生率,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率先在从江县实施“组组通”硬化路和县乡公路路面提升改善工程,提前一年完成750公里的通组路硬化,率先实现500公里的县乡公路路面改善,在解决群众出行难题的同时,有效助力当地农特产品走出深山。此外,省交通运输系统还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多措并举促进稳定就业等方式,解决了各类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赢得百姓一致好评。
从江县加勉乡宽敞整洁的通村路。黎敬程 摄
倾力帮扶 助百姓实现从“忧居”到“优居”转变
“一楼养猪牛防猛兽,二楼灶火人起居”是从江县流传了千百年的居住实况,长此以往,除卫生环境“脏乱差”外,部分老旧房屋还存在失火漏电等安全隐患,群众身心健康无法得到有效保障。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拉开了农村住房改造的序幕。然而,尽管已经有了住房改造的优惠政策,不少村民还是缺乏信心,持观望态度。
为打消群众疑虑,保质保量完成住房改造任务,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及各厅属单位专门派遣脱贫攻坚突击队配合驻村工作组,协助当地政府做群众思想工作。“挨家挨户上门动员,与群众一起搬运建筑材料,为按时完成住房保障工作争分夺秒。”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派驻污生村第一书记周斌良介绍,除投入大量人力外,省交通运输系统还拿出“真金白银”,对住房改造补贴不足的家庭进行兜底保障,以激发群众住房改造的热情。
“房子改好后,驻村干部还给我们送来了被子和火炉等家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污生村村民韦永成感慨地说,如今家家户户的房屋焕然一新,一排排崭新的小木楼让人赏心悦目,家门口也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小道,这一切都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和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助推当地政府拆除长期无人居住的危房和闲置房、对现有住房根据实际进行不同程度的“木改”“砖改”、积极推进“三改”等方式,逐渐打破污生村延续了千百年的“人畜混居”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整洁舒适的卧室、干净独立的灶台和宽敞平整的院落。
从江县加勉乡南烧村生态鸭产业。王幽然 摄
做强产业 因地制宜促农特产品更畅销
“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变为如何带领群众走上稳定脱贫路。”加勉乡南烧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小波介绍,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群众,为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帮扶队没少上山下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访,帮扶队发现加勉乡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可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特色,坚持以山地特色农业为核心,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
2016年以来,加勉乡陆续开始种植花椒和辣椒,发展林下鸡、从江香猪和生态鸭的养殖。然而,因缺乏有效经验和专业技术,种养殖产业的成活率并不理想,而且销路也是一大难题。加勉乡的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了种不好、卖不出的尴尬境地,这让心存希望的百姓更加迷茫和无助。
为解决种养殖产业面临的经验和技术难题,帮扶队时常带着村民去其它县的养殖场进行学习,逐步积累技术经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也请来了专家团队,专门为村民科学种养殖提供技术指导以及产业规划。另外,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还采用“动态包销”“化整为零”的销售方式,对加勉乡的种养殖成果进行统一采购、兜底销售,有效解决了农特产品的销售难题。
有了技术支撑和兜底销售的坚强后盾,群众敢闯敢试、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加勉乡的生态种养殖产业也逐渐步入正轨,以纯种猪、生态鸭、林下鸡为主的农特产品开始走向市场。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群众开始转变“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转而开始抱团发展、集中销售,通过集体力量赚大钱,让加勉的农特产品走向更宽广的市场。
贵州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加勉乡党港村的驻村干部刘福强(右)帮助当地群众进行“人畜混居”改造。受访者供图
多措并举 稳定群众就业激发内生动力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农民工外出务工形势严峻。为打赢贵州省战“疫”斗“贫”两场“硬仗”,加勉乡驻村帮扶队通过实地走访,精准摸排村民外出务工意愿。同时,积极对接贵州省公路建养集团有限公司,咨询该公司复工复产过程中人员缺口和岗位需求情况,并与加勉乡政府分管劳务就业的部门主动对接,以南烧村人员为主,组织五个劳务施工队共42人赴贵州省建养集团务工。
“除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人员稳定就业外,我们还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力更生,因为只有群众积极主动投入工作,生活才能一步步好起来。”加鲁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梓帆介绍,加勉乡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仅凭务农发家致富极其困难,关键还得靠外出务工,因此,帮扶队积极动员村民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务工,而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则主要依托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的行业优势,结合当地通村公路和通组公路建设实际,协调项目施工方为其提供道路及河堤修建等就近岗位,帮助群众就近就业。
此外,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目标,贵州省公路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加勉乡的贫困群众前往贵阳黔贵交通职业培训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土石方机械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除自主择业的外,其余学员均由省公路局统一安排到施工项目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航拍加勉乡。黎敬程 摄
“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帮扶下,我开始接办工程,并组织了一个由20多位村民组成的工程队,主要接手河堤修建等零散工程,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韦永成说,家里买了挖掘机、推土机和轿车,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一定要充分利用党的好政策,带领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村民精神焕发、道路宽敞平整、环境干净整洁,在贵州交通运输系统的倾心帮扶下,加勉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今,无论是外出务工、就近就业还是发展种养殖,加勉的乡亲都在追求幸福新生活的道路上努力奔跑着。(王秀芳、实习生王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