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热悄然变成返乡潮,平塘“游子”归巢反哺家乡——

一双小袜子 温暖一个村

2021年01月18日08:29  来源:贵州日报
 

“打包好了没?准备搬上车嘞……”

1月15日,平塘县通州镇新立村东雷组的织袜车间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10台织袜机不停运作,工人们忙着绞线、编织、套口、缝头……“新鲜出炉”的2万双棉袜经过分装、打包、装车后将运往千里外的江浙市场。

别看这不起眼的小车间里生产的小小袜子,却撑起了新立村村民新生活新希望。

故事还得从村里返乡创业者林海江说起。

成长:10年积累不忘故土情

2006年,作为家中老大的林海江外出务工,先后辗转广西、湖南、浙江等地,做过绿化工人、进过纸箱厂,那时候的他月收入只有2000元,还得寄900元回家给3个正在读书的妹妹们作生活费。

是巧合亦或是命运,2008年,在老乡的介绍下林海江进入浙江某织袜厂作工,从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做了一年普工后,恰逢公司培养技术工人,于是林海江报名学习数控机床。

有技术含量,意味着收入就会高。

凭着一股子踏实肯干的韧劲,林海江顺利出师,成为公司一名熟练技术工人,工资迅速攀到每月8000元。

有了技术作基础,加上自己的勤奋,林海江一干就是10年。

10年的积累,10年的成长,林海江心里的故土情也在持续升温。终于在2018年,他下定决心:“把一双袜子做成自己的事业,回家去创业!”

创业:奔着家的方向

是年初,林海江利用多年积攒的60万元回到清镇市创办华莱斯袜业,生产加工针织袜子。

“那时生意刚起步,在清镇建厂主要考虑到方便客商来考察,便于打开市场。”其实,做事谨慎的林海江想法还是没有变,继续积累资金,积累客源,为回乡做准备。

经过一年的过渡期,华莱斯袜业步入正轨,生产成熟、订单稳定。这时,林海江知道,可以回家了!

2019年新年刚过,林海江把华莱斯袜业搬到自己的家乡。

“新立村是我的根、我的家。”回到家乡,林海江感觉特别踏实,办企业的信心更足。

目前,林海江的华莱斯袜业加工车间,生产袜子种类多达300余种,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年产袜子近100万双,年产值1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江浙地区。

林海江实现了他最初的想法:把一双袜子做成自己的事业。现在,他又开始琢磨另一件更重要的事。

回报:温情的初衷

“我从小是孤儿,乡邻们都很关心我。现在有能力了,我要回报家乡,带领大家一起脱贫奔小康。”谈及返乡创业的初衷,林海江既有温情又满是自信。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走两步路就到车间,操作一学就会,每天都能回家照顾家里人,这么好的事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眼下的工作,在袜厂务工的村民石廷霞脸上洋溢着笑容。

石廷霞一家4口,老人年迈,孩子不到1岁,丈夫患病需要透析,生活负担沉重,如今在家门口如愿有了工作,对于她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事。

“离家近,都是手上的活路,工资也可以,不用再外出了。”和石廷霞一样,新立村的另一位村民林全辉也感觉袜厂非常好。一边务工,一边还能掌握一门技术,他知道这才是今后真正致富的关键。

自从林海江的袜厂开到新立村,村里有了产业,像石廷霞、林全辉一样到厂里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这里实现了增收。

大势:一人创业造福一方

一双袜子,一个车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

林海江的故事不是个例,在平塘,过去的打工热正悄然变成返乡潮。“游子”们饮水思源以一技之长反哺家乡,助力群众增收。

同时,平塘县积极出台促进全民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整合资金、政策、国有资产等各类扶持资源,全面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小微企业贷款等扶持措施,重点针对返乡农民工、小老板、包工头等群体进行创业扶持。

在“归雁”的领航下,加上政府“护航”,过去的“输出一人致富一家”正向着“一人创业造福一方”转变。返乡创业者们已成为平塘县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平塘的青山绿水间创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天地。

又回到新立村的袜厂,林海江已经有了新的打算,扩大华莱斯袜业的生产规模,完善相关设施,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进一步打开市场,吸纳更多群众就业务工。(平塘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简定娟)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