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三合村香菇种植基地查看香菇生长情况。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周永 摄
在修文县的脱贫攻坚路上,天生桥、龙窝、宝寨、龙山、三合5个村的变迁,尤为引人关注。
这5个村,都曾名列贵阳市的20个特别困难村。过去,在这些偏僻的山村,村民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望天水”,村里的产业更是空白,有的村寨半数村民要外出求生活。
如今,这些曾经贫困的山村在各种政策的帮扶下,发展起了一个又一个乡村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华丽转身:自来水通到村民家里;水泥路四通八达;昔日的“空壳村”变身“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荷包也随之鼓起来;一些村里不仅有了太阳能路灯,还建起专供村民唱歌跳舞的院坝;产业兴了,村寨面貌焕然一新,迎来一股又一股“返乡潮”……
近日,记者走进这些山村,感受山乡巨变,聆听发展故事。这些故事,几乎都围绕着一个同样的主题——发展乡村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增强造血功能,最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