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全部脱贫摘帽——

民族团结花开黔东 脱贫攻坚硕果满枝

2020年12月01日11:15  来源:贵州日报
 

“改造房屋、修建硬化路、安装自来水……政府为我们做了很多。”初冬,石阡县坪地场乡仡佬族侗族乡岩顶寨村,涂当华指着墙上被填得满满当当的“四卡合一”(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卡、贫困户收益卡、帮扶工作记录卡)公示牌说:“赶上好时代,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

位于坪地场乡东北部的岩顶寨村,辖8个村民组298户1131人,其中仡佬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占90%以上。受交通、水资源等因素制约,2014年,岩顶寨村贫困发生率34.9%,属一类贫困村。

“把政策、项目、人才等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铜仁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方门照说,按照“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铜仁市聚焦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困难,用足用活用好党的民族政策。

岩顶寨村是铜仁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定点帮扶的4个村之一,为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该单位在选派干部驻村帮扶的同时,先后协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苏州市、大连民族大学帮扶资金100余万元,用于4个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现4个贫困村均已出列。

地处武陵山区的铜仁市,聚居着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市高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旗帜,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工作目标,立足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着力强化三个倾斜,“输血”和“造血”并重,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政策扶持向民族地区倾斜。铜仁市以4个民族自治县和38个民族乡为主阵地,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资金保障、金融支持、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倾斜力度,激发贫困群众创造力。

铜仁市为民族地区发展争取到总规模500亿元的中国铜仁武陵山扶贫投资发展基金;为助推印江自治县、沿河自治县2个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县发展,下放民族地区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审批权限;加大民族地区金融支持力度,开发“精扶贷”金融产品,惠及精准扶贫对象。

——项目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铜仁市着力推进民族地区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等“发展七张网”和社保、医保、低保“民生三张网”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优化民族地区发展环境。

铜仁市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发展能力、扩大民族地区政策受惠面的重要手段,优先安排实施松桃、玉屏、印江等自治县国道和省道提级改造项目149公里,投入自治县水利资金达59.4亿元;同时将“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投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贫困户财政扶贫资金约6.3亿元,让少数民族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才培养向民族地区倾斜。铜仁市通过大力选拔使用基层少数民族干部,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各地挂职锻炼、培训等方式,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铜仁市深植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在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科级干部任职培训、东西部对口培训等累计2771人培训中,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88.09%;抓住国家民委派大连民族大学联络员对口帮扶契机,在大连民族大学举办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现代农业等专题培训班30余个,培训基层少数民族干部2000余人。

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铜仁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持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脱贫攻坚。

目前,铜仁市包括松桃、玉屏、印江、沿河4个自治县在内的所有区县已实现脱贫摘帽,该市38个民族乡全部实现出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佳佳 通讯员 杨国林)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