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深处的荔波县佳荣镇,是贵州省极贫的“三山”地区之一,更是荔波县脱贫攻坚关键的主战场。6年来,佳荣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紧扣实现贫困群众“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精心谋划,苦干实干,实现脱贫1929户7845人,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0%降至2019年的1.8%。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佳荣镇围绕“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从严从实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以科学设置指挥体系、增强攻坚队伍力量,全力推进重点任务,压实帮扶工作责任等为抓手,全体攻坚队员沉下心、扎下根,用心用情用力用理用法帮扶,走出了一条精准帮扶新路子。
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一大批干部奔走在脱贫一线,他们心系群众、勇于担当,甘于吃苦、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佳荣镇拉祥村第一书记左龙燕是黔南州卫健委、州妇幼保健院下派干部。刚来时,工作无从下手的她,迅速转换角色,从一家一户的走访,到深入群众交流,田间地头帮助搭手干活,不断摸索适合拉祥的脱贫法子,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万金油”,她也成了备受村民喜爱的“左书记”。
龙燕走访群众。
事再难,都能一件件干出来;路再长,都能一步步走出来。左龙燕说:“不作秀、不搞浮夸,做一件事情成一件,这是我们驻村帮扶的宗旨。”她来后,拉祥村变了。建强支部,拉祥村干部作风转变了; 争取实施路面硬化、路灯亮化、休闲广场等项目,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变了;引进食用菌、林下中药材、辣椒等产业,村里经济发展了;在干部们政策宣传帮扶下,老百姓的思想解放了;深入开展守初心、心连心,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
助人用真情,帮扶有成效。群众都说:“帮扶干部是贴心人,道路修到心坎上,温暖送进我们村庄。”正是有了像左龙燕这样的一批好干部、好帮扶人,才有了佳荣镇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
佳荣镇紧盯脱贫攻坚责任主体,坚持尽锐出战。建强“指挥队伍、支部队伍、帮扶队伍”三支队伍,以最强的队伍攻克最艰难的工作。搭建“1+5+11+12+157”组织构架模式,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镇主要领导包片、党政班子领导联系督导到村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指挥部“指挥棒”作用,坚持月清单工作责任制,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总体目标实现。注重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积极向上级推荐集体和干部评优评先,搭建比拼舞台,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牢记使命重托,以无私赴使命、以热血写担当、以真心换真情,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打好“四场硬仗”夯实基础提升成效
12月的冬日,寒风凌冽,傍晚7点,甲料村驻村队员罗燕霞正在佳荣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走访贫困户。她包的组有31户,除了3户搬到县城移民安置点,28户都搬到佳荣镇上的安置点来了,通过走访了解移民需求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后续发展问题。
跟着罗燕霞来到了村民石昌和家,他们家是2016年从甲料搬过来的,新居里,大人小孩都围炉烤火,家里暖意融融。谈到搬迁过来的生活,石昌和赞不绝口,没想到住到镇上的“小洋房”,还分了两亩的“微田园”,像老家一样能自己种蔬菜。他聘上了生态护林员,加上平日勤快打临工,家庭实现稳定增收,依靠党的好政策及自身努力,他家于2018年脱掉了“贫困帽”。
石昌和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深山搬进集镇,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这是佳荣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着力打好“四场硬仗”,夯实发展基础,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的一个缩影。
感谢信。
6年来,在基础设施硬仗上。目前,全镇村寨全部实现通组路硬化目标,人饮安全和季节性缺水问题得到解决。寨内硬化、路灯亮化、庭院美化也基本实现全覆盖,家家户户实现出行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有保障。在产业发展硬仗上。形成了“高山茶、中药材、低桑果、全畜牧”“1+5+N”产业发展格局。全镇蚕桑园面积达4000余亩、佳荣生态牛存栏数达6000余头、白茶种植面积5000余亩、仿野生铁皮石斛1000余亩、精品水果2500余亩,食用菌80余亩。有效带动2500余户群众发展增收。在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上。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部入住1029户4078人,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历史性问题。强化移民后续帮扶,引进豪升电子有限公司和荔波彩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开办2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400余人;开展搬迁就业推荐就业500人次;申报公益岗位实现就业204人,基本实现搬迁户及贫困户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就业。在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上。强化措施紧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全面排查落实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和住房保障工作,实现应助尽助,应保尽保。
深化“智志双扶”激发干劲群众感恩
住上了安全房,走上了小康路,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安全电……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智志双扶”思想扶贫工作,树立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意识,引导群众念党情感党恩跟党走,促进贫困群众思想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发生在佳荣镇甲料村拉塘组,群众自发写了封感恩信,按上了全组人的红手印,贴在村里最醒目的宣传栏,这个感恩小故事传遍镇里。群众在感恩信上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党和政府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每项政策都是雪中送炭,拉塘组群众永远感恩党、感恩政府。
一位村民说:“今年我们村变化大的咧,门前门后都用水泥硬化了,路灯也有了,大家得到了很多实惠。今年,村里面也带头搞环境整治,你看寨门有了,篱笆有了,村子美了,所以组里面就倡议大家一起写信联名感谢攻坚队。”
群众的感恩发至内心,如写感恩信、送白菜、送锦旗等,群众用朴实的行动表达对脱贫攻坚队员的感激,也是脱贫干部真帮实扶、思想扶贫所取得成效的体现,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画面定格在脱贫攻坚战场上。
思想扶贫全覆盖。多措并举打通思想扶贫和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通过成立一个工作组、建立一个交流群、算实一笔帮扶账、开好一次家庭会、办好一次活动会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入组院坝座谈、入户面对交流,与群众开连心会、谈连心话、干连心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广泛赞誉。帮扶联络全覆盖。围绕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面对面商量对策,帮助制定补齐短板计划并推动实施。全镇建立村、组脱贫攻坚微信群157个,用微信“随手拍、随时写”的便捷功能,以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及时将攻坚信息动态与群众分享,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环境整治全覆盖。加大垃圾处理和环卫设施投入,持续开展5期观摩评比活动,通过村与村比、户与户比,群众环卫意识,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群众满意度极大提升。矛盾调处全覆盖。各村制定村规民约明确规章内容,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积极听取群众建议和意见,特别是村组遗留历史问题,做到能沟通则沟通,能化解则化解,让群众理解认同,让群众放心满意。专项治理全覆盖。针对省委第四轮巡视、“五个专项治理”、脱贫人口“回头看”等反馈问题的整改要求,围绕省级预评估、州级初审、县级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短板,举一反三,精准制定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全面完成47个问题整改任务。
月亮山上,奏响扶贫凯歌。6年攻坚,让深山群众告别贫困、奔向小康。(文/图 潘忠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