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歹小学学生在新建的操场上体育课。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宇潇 摄
宽敞的五人制足球场,崭新的教学楼、实验室、仪器室、美术室……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看到,该校各种教学设施齐备。
“我喜欢打篮球,最喜欢学校的篮球场,以前的老学校在山的那边,不但破旧还没有篮球场。”15岁的潘心甩说,以前上学、放学都要走30多分钟的路,现在就住在学校,很方便。
大歹小学的教学楼墙壁颜色每层都不一样,一楼是大地的颜色,二楼是阳光的黄色,三楼是森林的绿色,四楼是天空的蓝色。“刚到学校时,教学楼的墙壁全是白色的,不合适小学生,我就号召老师一起动手粉刷墙壁。”南明小学驻点支教老师、大歹小学副校长李艳说,未建大歹小学前,大歹村原来的教学点只有一、二年级,总共4个班、学生178人,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要到20公里外的从江县城关三小、城关四小以及大融小学上学。
“学生上学路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加了家庭负担,这也是导致大歹村成为贵州教育‘最洼地’的原因之一。”丙妹镇党委书记吴尚宏说。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大歹村村民子女求学难的问题,从江县委、县政府对接了澳门中联办。2018年,由澳门基金会出资3000万元、从江县人民政府实施兴建的学校工程开工,2019年8月26日竣工投用。
“该工程将大歹村原教学点改扩建为标准化的完全小学,切实解决了大歹各年段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大歹小学校长王绍东说,扶贫先扶智,要想从根本上脱贫,首先要从思想上脱贫,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最关键的因素。
学校硬件设施完善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能落下。经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市教育局统筹协调,南明区教育局决定指派南明小学集团组建团队,长期驻该校开展帮扶工作。目前,该校有13个教学班,在校生有496人,学校教职工总数45人,其中,南明小学帮扶团队5人、贵师大研究生支教团4人、专任教师27人、工勤人员9人。
“下课了,老师辛苦了!”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跑出教室,有的跳皮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操场玩耍……
贵阳日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杨雪梅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