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深化校农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11月12日09:22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坐窝底、坐窝底,坐在窝窝底,穷到心窝里。”曾经,这是山高路险、地少人穷的纳雍县百兴镇坐窝底村的写照。

如今,坐窝底村有了一片片道地中药的种植园,一坡坡翠绿清香的茶园,一圈圈膘肥体壮的牛羊,村民乐到了心坎儿里。

改变,源自2018年3月。

坐窝底村迎来了驻村第一书记、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实验与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毛文喜。

在毛文喜和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下,坐窝底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锻炼和表演的“坝坝”有了,明亮路灯照村间有了,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有了,村民脸上挂满了笑容。

其实,毛文喜老师,只是农职院选派的精准帮扶队伍中的一员。

作为全省唯一的涉农职业院校,农职院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农技为本”的原则,发挥人才与专业优势,积极动员全校师生组成精兵强将,为贫困地区送经验、送办法、送技术,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智慧力量。

精兵强将“智”扶贫。据统计,学院先后向纳雍等深度贫困地区派出乡镇技术副职、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职教扶贫教师共计25人次。

深化校农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农职院专门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校农结合”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拔出专门编制,组建“校农结合”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瞄准贫困地区,推进农产品采购。

2018年以来,通过省扶贫办“校农结合平台”,从纳雍、镇宁、德江、从江、威宁等地,学校共采购鸡、蛋、火龙果、百香果、腊制品、天麻等特色农产品320.72万元。

激活内生动力,增强产业“续航力”。

只有激活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摆脱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上的贫困,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动力,才能从根上解决坐窝底之贫。

为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学院专门组建骨干力量,多次到沿河、纳雍、从江等20余个贫困地区深入调研,组织专家团队到现场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活动,寻找帮扶路径与切入点。

党建引领助脱贫,结对帮扶暖人心。

农职院7个党总支、两个直属党支部分别与沿河自治县、剑河县、纳雍县等结成“党建扶贫结对帮扶”,每年赴结对帮扶地调研,通过座谈会、研讨会、院坝会、板凳会等方式,为产业“把脉问诊”,与村民共商脱贫计策,将温暖送到家里。

毛文喜说:“不仅要富农民的‘口袋’,还要富农民的‘脑袋’。组织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开展送技上门活动,促使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主动选择就业、创业,这是激发内生动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