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做好守护绿水青山必答题

以生态“含绿量”谋发展“含金量”

2020年11月11日09:00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初冬,小雨后的六盘水,山峦含黛,薄雾缭绕,处处好风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六盘水发展的基础所在,也是最宝贵的资源财富。2019年,六盘水大气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排名首次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在全省9个市州中心城市中,是唯一一个环境空气质量保持100%优良率的城市。

六盘水,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曾经,传统产业“一煤独大”,新旧产业“青黄不接”。面对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六盘水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产业转型、生态转型、城市转型。昔日满目飞灰的“江南煤都”,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精彩蝶变。

水城县野玉海景区风情小镇,如今已是外地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之一,镇上有上百栋民宿院落。梅毕长从杨梅乡台沙村搬到景区安置点后,在小镇上租了间门面,开了家叫“彝来彝往”的店,今年她家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30%左右。守着绿水青山,打绿色牌,念山水经,以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为根基,野玉海景区周边老百姓依靠旅游致富。

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当地村民围绕古银杏树做文章,小日子越过越有味道。路西茂曾是“煤老板”,积攒了不少做生意的经验,看着家乡发展旅游业的势头好,2012年,他果断将煤矿转让,回到村里开了家吃住一体的农家乐。

“旅游旺季,农家乐能招待300多人,一年下来有近30万元的收入,还解决不少就业问题……”路西茂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距离六盘水市中心城区6公里的钟山区大河镇,是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初期的西南片区重要煤炭基地。撕下傻大黑粗标签,从无林到有林,从荒山到绿海,大河镇只用了10多年时间。截至2019年,大河镇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成为六盘水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典型。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大河镇形成了融‘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基本元素,集休闲旅游、时令采摘、科普培训、消夏避暑为一体的度假地。”大河镇党委书记朱军说。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守护绿水青山面前,六盘水人不做选择题,只做必答题。六盘水61%的森林覆盖率,既是生态的颜色,也是发展的底色。从“砍树卖木材”到“看树卖景观”,从“把林货地下拉”到“把游客引进来”,六盘水转变理念走出以生态“含绿量”求发展“含金量”的绿色转型之路,焕发出青春活力。

紧紧围绕打造山地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六盘水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等,实现林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以优质的森林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随着安六高铁的通车运营,仅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六盘水站共发送旅客11.5万人次,到达旅客11.2万人次。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