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观山湖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新城发展回顾

2020年11月10日14:5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绿色未来。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绿色未来。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日前,生态环境部命名全国35个地区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观山湖区榜上有名。如今的观山湖区,将肩负起“探索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的使命,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经过20年的规划、建设、提升,观山湖区作为西部新城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本,按照规划期的“双绿并重”、建设期的“并行推进”、提升期的“创新转化”三个阶段,走出一条打造绿色新城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从“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到“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观山湖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抒写“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心怀一份担当 推进“生态观山湖”建设

对于游人来说,这里鸟语花香、水清岸绿,是声名远扬的“贵阳新客厅”;对于客商而言,这里是贵州金融城、高端商务区、总部集聚区,更有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中心、城市综合体星罗棋布;在本地市民心中,这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区,是宜居宜业的理想居所……

名为绿意,实为契机。2000年,正值贵州、贵阳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兴起期。原金阳新区以生态文明作为新区建设指导原则,肩负缓解老城区拥堵、拓展发展空间的任务,大步向前。按照“行政、教育、居住、文化、金融商贸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功能定位,原金阳新区确定发展目标——建成一个生态环保型、园林式、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绿色都市。

2012年,观山湖区被正式命名,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升级为“生态立区,建设集交通枢纽、会展金融、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文化体育、生态宜居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城市先行区”。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建设由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凝心聚力形成合力。“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识。全区上下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高屋建瓴全面部署。建立完善双河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印发《观山湖区学习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决策部署长效机制》《观山湖区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等文件,搭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设计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路线;实施“规划、产业、项目、建设、执法”五个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推进“生态观山湖”建设。

严肃法纪重拳出击。执行越来越严的生态保护执法监管,形成环保执法“风暴行动”、环保“利剑”百日攻坚行动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

2012年至今,是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的8年。当种种生态行动落实落地,就化为一条清澈河流、一汪澄澈湖泊、一处水草摇曳的湿地,一片鸟语花香的美景。

贯穿一条主线 做好“减法”与“加法”

让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观山湖区奋力做好“减法”与“加法”,贯穿一条绿色主线,勇当“两山”实践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减少项目未批先建、违法排放污染物等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生态环境划下不能逾越的红线。2013年至今,共拆除违章建筑5860栋440万余平方米;累计执法检查企业1300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及涉林案件155件,处罚金额1069万元;与贵州水务公司合作,投资约13.8亿元完成小湾河观山湖区段环境综合整治;对辖区建筑工地生产区域开展无人机巡航,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管控情况的检查;建立大气质量数据变化24小时实时监控机制,加大大气污染行为惩处力度。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开展公园绿地建设。全区新建公园59个,总占地420.1公顷;共建成观山湖、阅山湖、喀斯特等各类公园184个,公园绿地面积增至751.76公顷,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26%,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初步形成“半城山水满城花”的格局。

长期以来,观山湖区坚持生态立区,围绕绿色产业高标准定位,积极引进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大数据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国内外招商,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另一方面,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建立各类产业园区。2013年,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园”,基本形成“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2014年初,搭上大数据发展的快车,以大数据产业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到2015年左右,贵阳吉利整车产业化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实体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至2016年,基本形成大数据、大金融、大会展、大商贸、大健康、大旅游和现代制造业“六大一制”和“一区六园”产业布局,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的规划目标。

创新一个样本 “两山”实践实现互融共赢

观山湖区是贵阳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高地,也是国家级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所在地。

在“两山”实践探索过程中,观山湖区在全国县区级首家实行全区域生态损益管理体系试点,率先实现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一张表”、生态价值动态损益“一本账”、生态环境实时监管“一张网”,将守护绿水青山纳入全时全域管理范畴。同时,率先在全国县区级创新构建大数据“五位一体”全要素评估平台系统,将生态与经济、社会、文化及地方治理有机整合,着力推动区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9年,观山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0%提升到98.6%,环境空气质量在贵阳各区市县中排名前三;全区7条市级考核河流达到优良水质标准,优良率由不足50%提升到87.5%;全区森林总面积达21.1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3年的43%提高到2019年的46%……近五年来,观山湖区自然资本总值从684亿元上升到88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5%。

此外,从2013年到2019年,全区GDP从107亿元跃升至607亿元。2019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134.5亿元,增长33.1%。从2017年到2019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657元预计跃升至377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730元预计跃升至18851元。

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观山湖区实现区域GDP和自然资本的双增长,坚守两条底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互融共赢。全区以生态环境保护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推进,“两山”实践互促共进成效明显。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观山湖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曹杨表示,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观山湖区将以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机遇,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蓝本。(蔡婕)

秋日的贵州金融城倒影。高廷江 摄
秋日的贵州金融城倒影。高廷江 摄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