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山中稀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可在大方县油杉河风景区,古树众多人长寿,千年古树与百岁老人相伴。
10月22日,迎着“十月小阳春”,记者驱车从贵阳来到位于大方县雨冲乡红旗村的油杉河古银杏景区,一下车便被“独木成林”、渐变金黄的古银杏树吸引住了。远观是一棵树,近看是一片林,10多株高大银杏树抱团成林,树干枝叶交错连理,最粗壮的树干要七八人才能合围。地上,树根虬根盘结、老态龙钟,“千岁”老树挺拔飘逸,豪气干云,展现出季节的成熟之美,成为游客络绎不绝前来“打卡”观赏的热地。
贵州山水好,秋色处处有。但大方县油杉河风景区的秋色,尤其令人难忘。不单是因为那抹金黄,还因为这里生养着一群长寿老人,堪称现实版的“老人与古树”美美与共。
在离古银杏林约两公里远的红旗村,101岁的何少珍正坐在院子里,气定神闲地沐浴秋日暖阳。老人古铜色的脸上,被岁月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犹如古银杏树一般,饱经沧桑,身后,老屋中堂的门联引人注目:“老人偕老百年共乐合家欢、孙子生孙五世其昌称国瑞”。
其独子75岁的付国江介绍,目前,他家已是五代同堂,共有子孙72人。
谈及母亲健康长寿的秘诀,付国江说:“这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我们这里森林茂密,各种古树多。母亲自小伴着银杏树长大,每天呼吸着树木散发出的香味。母亲胃口好,每顿能吃两碗饭,吃的都是原生态的山里特产。”
“她99岁的时候,还能像小姑娘一样自己蹲着上厕所,不用坐便器,不要人扶。”老人的儿媳彭佑珍在一旁补充道,就在前年,热爱劳动的老人每天早上起来打扫完屋子后,都要到门口的菜园里劳作一下。直到去年9月,老人突发脑梗,行动不便,这才作罢。
在雨冲乡,百岁老人不止何少珍一人。鹏银村朱刘氏老人今年101岁,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气定神闲地坐在火炉旁看电视。“我母亲90多岁的时候还能自己做饭吃,喜欢吃酸菜豆米包谷饭,每天拄着拐杖到村里溜达。”
朱刘氏如今跟着三儿子朱国有生活。由于劳动力不强,前些年,朱国有家被评为贫困户。为实现精准扶贫,除了享受低保外,村里为其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一家人脱了贫。
“家里养了两头猪,今年准备杀一头来过年,老人家也喜欢吃,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一家人一直不愁吃不愁穿。”朱国有告诉记者,母亲能够长寿,颐养天年的原因,还得益于政府为其提供的医疗健康扶贫,让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树和谐共生,树长寿,人也长寿。千年古桑、千年红豆杉、千年香樟树、几百年老杉树、桂花树等分布在雨冲乡及周边乡镇。据统计,雨冲乡现有17885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耄耋老人就多达253人。
那么,雨冲乡的老人们为什么大多长寿呢?不少村民总结道,原因是综合性的,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老人们的勤劳品质、吃的食物都息息相关。雨冲人长寿的“秘诀”有3个方面:这里一直森林茂密,人们呼吸的是优质空气;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原生态无公害的食物;爱劳动,身体得到锻炼。
开门见树,古树林里,人居其中,悠然画中。森林覆盖率达84%,空气质量持续优良,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均值为每立方厘米3万个,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标准30倍,绿水青山是雨冲乡最得意的金字招牌,也是老人们的长寿养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莹 吴传娟 吴采丽 刘蓝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