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湾村把第一书记杨大琴当成“大闺女”

2020年11月02日14:5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杨书记,你来长湾村后,发动大伙种烤烟,这10多年,村里有了种养殖农民合作社、砂石厂,修了通村路、通组路、机耕路,建了党员活动室、烟房工程,发展了烤烟、核桃、佛手瓜、花椒等,我们对你没得哪样意见,只有感激。”杨昌付一家逢人就说,每次见到长湾村第一书记杨大琴也要说这一段心里话。

2019年,长湾村大坡组杨昌付家脱了贫,翻新了家里的房子,里外贴了瓷砖,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档次。杨大琴说,她2010年刚来长湾村的时候,他家还穷得不成样子。

2005年10月8日,兴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杨大琴被组织选派到白碗窑镇党建扶贫驻村工作队参加党建扶贫工作,一干就近15年,5000多个日夜。尽管在驻村工作期间,受到过冷遇,想不通过、委屈过、愧疚过、伤心过、害怕过。但每当想起组织的重托和乡亲们的信任,看到乡亲们一天天日子好起来、笑起来,她咬咬牙就一直坚持到现在。

杨大琴一直认为,乡亲们都很念情,你对他们好一分,他们就可以对你十分好。所以,刚驻村时,每次看到乡亲们还在贫困中挣扎,她的心就不好受,就会想尽一切可能帮着他们。

杨大琴先后在白碗窑镇岔米村、海子村、甲马石村等,驻村扶贫近15年,5000多个日夜,在猪场坪长湾村驻村扶贫的时间最长,

对长湾村的感情自然更深一些,杨大琴把长湾村看成是自己的“娘家”,后来,事实也证明,长湾村的乡亲们认为杨大琴是长湾村的“大闺女”。

扶贫路上总是艰难的,最难的是乡亲们转变思想。

“你们驻村帮扶,我出门务工20多年,你们应该帮我老家的房修好、路修好、电拉通、水拉通,我现在想在兴义城里要1套60平米的易地扶贫搬迁房,还要帮我找个老婆。”

“你不给我姑娘搬迁房,就不准拆她结婚住过的那间老房子,你胆敢喊人拆除,我就要去告你。”

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杨大琴实在记不清有多少次有多少人给她打电话、发信息、发微信、发QQ威胁她。

杨大琴说,要拔掉“穷根”,就要“造血”式扶贫,改变贫困户“要我脱贫”的思想向“我要脱贫”转变。

长湾村现有750户2814人,每家每户杨大琴都去过多次。通过不断地进村串户宣传党的政策,不断地努力做思想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群众的心终于被她的执着热情“焐热”了。

要脱贫,关键在产业、就业“两业”上。到长湾村后,杨大琴一直在琢磨,能不能发展产业,引导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长湾村摘除贫困村这顶“穷帽子”,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些年,杨大琴积极争取到烟草扶贫路资金近300万元,修通烟路9条13.91公里、机耕路3条3.09公里,帮助5户贫困户养鸡650羽,帮助80户贫困户种金银花200亩,帮助13户贫困户发展佛手瓜、南瓜、紫薯等特色产业,协助争取到通组公路建设和硬化工程资金600多万元,建成了21个组的通组公路,协助争取水利扶贫资金解决全村的安全饮用水难题……

杨大琴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长湾村乡亲们的认可。而最让杨大琴欣慰的是,2018年,长湾村“脱贫摘帽”,2019年长湾村1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乡亲们都十分激动。

驻村扶贫期间,对杨大琴也是一种大考验:高龄母亲患肾病综合症、高血压、多锥骨折、股骨骨折,婆婆患高血压,多次股骨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爱人在兴义市烟草局工作,也包有贫困户,儿子自己创业,儿媳在家带孙子……家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希望她能搭把手。

后来,家人在一次次希望中失望后,慢慢地变成了理解。而对杨大琴,则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长湾村已经脱贫,今年8月份,杨大琴也正式退休,皆大欢喜!“离开长湾村的时候,很多乡亲哭着喊着,我也悄悄抹了一把泪。我想,驻村扶贫的这些日子,将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杨大琴说。(肖雄)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