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要对一区41栋进行人口普查,为焦罗珍老龄党员送教上门,对老红楼网格治安卫生巡查……遵义市红花岗区迎红街道贵绳社区干部穆文刚的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他一天忙碌的行程。
“感谢党组织,让我重新找回了‘家’,我会好好干下去的。”提及自己在社区工作的原因,穆文刚说,这与贵绳社区党总支试点打造流动党员“红色家园”密不可分。
今年43岁的党员穆文刚,原先在习水县老家工作,与家人两地分居,也无法正常参加党内组织生活。贵绳社区党总支创建网络党小组后,通过网络找到了穆文刚,经过党组织了解、考核,穆文刚正式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
穆文刚所在的贵绳社区有居民3800余户、10300余人,大多是原贵州钢绳集团职工及其家属,是典型的厂矿社区。很多党员是在国有企业低迷时,从企业辞职下岗后把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党支部。
许多党员外出务工、工作变动频繁,成了流动党员,有些甚至成了失联党员。为解决流动党员“流向难掌握,学习难开展,党费难收缴,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问题,迎红街道在贵绳社区党总支试点打造流动党员“红色家园”,实现流动党员线上线下同步管理、同步教育,依托网络平台,采取流动党员“八步管理法”,即查找、关心、宣传、要求、建群、立制、搭台、管理8个步骤,以“寻家·流动不流失、建家·组织不断线、兴家·思想不松懈”3大板块为载体,成立“网络党小组”,让流动党员找到“家”,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下一步,迎红街道将进一步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在各社区建立“网络党小组”,让党支部成为流动党员之家。 (乾鸿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