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多元社会治理

努力把贵州建成全国最平安省份之一

2020年10月28日08:39  来源:贵州日报
 

2019年,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04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56元,增长10.7%,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跑赢经济增速。

这是一张平安报表——

2019年,贵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9.05%和98.10%。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连年下降。

没有平安,怎有发展?

守护平安,久久为功。“十三五”时期,贵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平安建设促发展。多彩贵州展露新姿,社会治理亮点频现,刑事发案连年下降,社会安定人文和谐,人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创新社区治理新路子

让“独唱”变成“大合唱”

10月的湄潭金花村,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七彩部落”熠熠生辉。

夜深风轻时,孩童睡去,村委会院坝里,明灯尚在生辉。一场以“流动课堂”为主题的“群众会”正开得如火如荼,欢乐的讨论声传出很远。

“金花村发展能如此之快,全靠群众会形成的合力。”近年来,湄潭县在全县推行以“群众会+”为载体的农村基层社区社会治理新模式,重塑淳朴民风,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处于社会治理体系最前沿,是平安“金字塔”的基石。

“十三五”时期,贵州坚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

健全易地脱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机制。为全力服务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户口迁移登记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17个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保障搬出和搬入有序对接,助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融入好、发展快”的目标。

从村民到市民,188万搬出大山的群众,迎来幸福人生。

制定出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将县乡村综治中心打造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部”;将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打造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将“十联户”打造成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群众联防守望、抱团发展的共治体,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织密织牢基层社会治理链条。

“静知所在,动知轨迹。”从人口精准服务管理为起点,逐步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群众参与,触及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各地普遍推行“三下沉”,“三治融合”,“村两委+乡贤会”的乡村治理模式。

有事大家议,治理省力气。社会治理由政府“独唱”转变为群众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有力推动平安建设。全省呈现出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基层社会治理全新图景。

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小矛盾调出大和谐

8月12日,桐梓县新站一杨姓村民,因夫妻感情不和一气之下跑回陕西老家。丈夫多次哀求不成,一怒之下扬言要“搞出大事”。

新站派出所55岁的辅警吴贵选,多方打听了解情况后,把夫妻二人请到调解室,耐心劝说,最终解开了思想的扣子,夫妻和好如初。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针锋相对到互相理解,在各地,经常上演着这样的“反转剧”。

天下和,民心安。“十三五”时期,贵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理“微创新”。全省各地根据矛盾纠纷的地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化解。

农村地区紧紧抓住土地征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突出矛盾。城镇社区紧紧抓住因物业管理、老旧楼院环境卫生等引发的突出矛盾,注重定期排查、分类预防、综合调处,确保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如福泉“112”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外,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我省充分发挥网格员、“村警”“寨老”等民间调解员来自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长,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着力点,避免了矛盾纠纷转化升级,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此外,积极拓宽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渠道,建立专业性调委会1109个,实现专业纠纷专业化、群众纠纷群众解。如贵阳市开展交通事故仲裁调解中心、个人品牌调解室建设,毕节市七星关区探索建立信访事项、疑难纠纷“公道评说”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

数据统计,全省年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余万件。

呈现社会治理新成效

“小治安”迈向“大平安”

“现在深夜回家都不怕,即使你背着几十万的包也没人敢抢,治安真的好!”说起贵阳这些年的变化,花果园社区居民罗女士一个劲地称赞。

平安,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十三五”时期,我省坚持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平安贵州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健全街面防控、社区防控、视频监控、卡口查缉管控、信息防控、虚拟社会防控……一张张守护全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平安网”在各地徐徐铺开。

“雪亮工程”构建公共安全铜墙铁壁。着力推动视频监控向重点部位、场所、行业、卡口延伸,全省市(州)、县主要街道、路口视频探头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摄像头建设覆盖率达97%,建设农村地区摄像头8.2万余个,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建设全覆盖,为预防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提供有力支撑。

“六大工程”着力破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难题。“十三五”时期,贵州全面开展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育新、雨露、回归、安宁、阳光、红丝带”六项工程及“万警进万家”结对帮扶活动,不断提高发现、防范、化解、管控治安风险的能力。

群众的需要和诉求,就是平安建设的努力方向。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深入组织开展扫黑除恶、禁毒扫黄等专项行动,建立运行电信网省际出入口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如今,全覆盖、多层面、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初步形成。

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带来全省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据中央政法委7月份通报,2020年上半年,我省命案发案率下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进入命案防控工作全国第一方阵。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多元共治、破解“难点”、消融“冰点”、织密“保障网”……山乡各地和谐共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经济发展活力澎湃。把贵州建成全国最平安省份之一,未来可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