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贵州精神”的诞生之地的兴义市则戎镇采访,一路行来,昔日“猛攻千古石,深抠万年土”战天斗地的劳动成果不断在眼前展现着,彻底地颠覆了当年人们认为则戎是“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的说法。车在保存完好碧绿苍翠的世界里缓缓潜行,一条新修的柏油路蜿蜒着在崇山峻岭中向大山深处延伸,宛如一条白色的玉带,把山里山外的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山里勤劳质朴的民众们肩负着深山中传统敦厚的文化,通过这条路早已触摸到了路那头城市的繁华。
邵天伦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于2017年9月被兴义市卫生健康局派驻该市则戎镇硐山村担任第一书记,三年多来他全身心致力于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走村窜户详细了解硐山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基础情况,在工作中努力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帮助硐山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的良好的基础。同时,积极发挥第一书记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联系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具体生产生活情况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着力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在脱贫攻坚一线为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努力奋斗着。
2020年5月,硐山村打架冲组一户贫困群众,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未婚弱智,母亲年老体弱,在厨房改造时因为传统生活观念早已在母子二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驻村工作组多次深入其家做思想工作均无果。那天下着细雨,邵天伦冒雨沿着山路步行到其家中,耐心地向他们宣传厨房改造后的好处,经过一番沟通交流后,其家同意对厨房进行改造,但是没钱支付改造费用。邵天伦立即同意用自己的钱垫付厨房改造资金,待厨房改造项目资金申请下来再还给邵天伦。“邵书记真是个好人啊,我家没钱改造厨房,他便拿出自己的钱替我家进行了改造,现在厨房用起来既卫生又方便,真是谢谢邵书记了!”现在尝到了厨房改造实惠的母女二人逢人便不住地感激邵天伦。
在认真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邵天伦带领驻村工作队围绕新一轮“四逐四准”对全村所有已脱贫户及农户进行遍访排查,建立问题台账,旨在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低保兜底扶贫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等有效措施努力巩固脱贫成效。目前解决已脱贫户、一般农户、八类重点人员、边缘户低收入及收入不稳定的问题,申请解决保洁、护林员、卫生消杀等“十大员”公益性岗位40个;调整村里产业结构种植花生、黄豆1179亩;动员脱贫户发展肉牛养殖28头;努力改善了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完成了10户脱贫户改厨、改厕、改圈,8户“八类人员”的旧房改造和“三改”;向兴义市市卫生健康局申请资金3万元解决8户脱贫户电线改造和房屋内门安装;争取兴义市市卫生健康局和市政协资金20万元,解决村卫生室和村两委的办公拥挤问题,更加规范了医用科室设置,落实了医保报销,既方便了群众就医又改善了村级办公环境;实施通组路建设6891米、串户路建设1997米,道路硬化4200立方米,投资36万元安装路灯90盏;按上级要求随时做好包保工作调度,邵天伦经常在硐山村微信交流群中与包保人一起讨论,及时商量解决包保工作中遇到存在问题和不足,并督促完善相关工作。
在村级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邵天伦本着扶贫先扶智的工作原则,为丰富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邵天伦与村支两委班子一道,群策群力想办法出点子筹措建设资金、协调建设用地,占地群众积极主动地让出土地配合文化广场建设工作,市政协、市计生协、则戎乡等单位共同出资,最终建设成了占地15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及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古典瓦屋结构房屋。该建设项目包括文化广场1个、停车场1个、公厕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家庭服务中心1个,目前还购置了30000元的餐具,用于村民们办红白喜事等的出租,租金收入用于壮大村级集体财源建设。同时,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到扶贫资金60万元为村里购买了1个门面用于出租,租金用来充实村级集体经济。
硐山村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女儿已经出嫁,家里仅剩下夫妻二人共同生活,妻子又患有慢性病,进户路肯洼不平,房屋已成危房,自建水窖又没盖板,一家人生活较为艰苦。邵天伦多次到该农户家核实了解生产生活具体情况,经多方协调后对该户农户家进户路实施了硬化使其家走上了安全路,水窖已经盖上板吃上了安全水,房屋也实施了危房改造住上了安全屋。“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邵书记及帮扶我家的其他人的大恩大德,感谢他们经常把我家的贫困放在心上,看到我家困难总是想方设法的帮我家解决,没有邵书记们的帮助我家的生活是不会好起来的!”现在该户农户经常将感激的话语挂在嘴边。
在邵天伦的驻村帮扶过程中,有很多事情让他记忆犹新无法释怀。就读于该村硐山小学的小红(化名),很小的时候母亲便离家出走杳无音信,自己跟父亲相依为命过着艰苦的生活,属于低保贫困户。2017年其父因患病不治身亡,小红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地成了孤儿。在小红孤立无助的时候,第一书记邵天伦第一时间就到小红身边做安抚工作,给她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心里的隐痛。同时积极联系兴义市卫生健康局,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后给小红送去了5000元帮扶资金,帮助小花度过难关。在后来的工作中,一旦有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到硐山村开展物资帮扶,邵天伦都是首先想到要给小红留一份。后来考虑到小红的成长,邵天伦与村委会的其他同志一道,多次找小红的伯伯做思想工作,最终达成了让小红与其伯伯家一起生活的愿望,让这个年幼的孩子在心里有了归属感。
作为市卫生健康局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邵天伦总是忘不了利用自己原单位的工作优势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大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2017年11月,家住硐山村上硐山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唐某,他63岁的母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住院期间花费了4万余元,面对家徒四壁的情况要承担这么沉重的医疗开支,唐某犯难发愁了。无计可施的他来到村委会找到了邵书记,把情况详细告诉邵天伦后,邵天伦便告诉他这个事情可以用“四重医疗保障”来解决,便联系了市卫生健康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后来经过多重报销后,唐某个人仅承担了200多元医疗费用。“要不是遇到邵书记帮我这个大忙,我家是真的无法承担那笔医疗费了,我家那么穷我真的不知道该咋过办,真是太感谢邵书记了!40000多块钱的医疗费经过报销后我家才自己付了200多块钱。”采访中,唐某怀着一脸的感激之情激动地说。
2018年3月,硐山村杨柳凼组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患白内障,联系友好医院到家中接去为其免费手术。2018年4月,硐山村毛草坪组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肾结石,联系友好医院为其做手术,经过报销后5000余元的医疗费用个人只承担了300多元。邵天伦为贫困群众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件件好事实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颂和赞扬的同时,也密切了驻村第一书记与贫困群众的关系,拉近了大家的心,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团结一致决胜同步小康信心和勇气。
硐山村打架冲组的李大妈,由于自己跟老伴都已年迈行走不便,儿子又不务正业整天东游西逛不见人影,所以连家里养的鸡下的蛋都无法拿出去乡场上卖。邵天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每次到李大妈家去都要询问有什么需要卖的,然后联系熟人、朋友等来李大妈家里全部买走。“邵书记不光是帮我家卖这些土特产,他还帮助其他家卖土特产,真是太谢谢邵书记了!”采访中,一旁的李大妈激动地插话说。
采访结束之际,深感“不怕困难、艰苦风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早已在则戎镇硐山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开花结果,驻村第一书记邵天伦正带领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同志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贵州精神”思想精髓,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续写着新的篇章。(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