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道路水渠纵横,易地扶贫搬迁点欣欣向荣,农业龙头企业机器轰鸣……时下,贵州的山川田野间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勃勃生机背后,是孜孜不倦的付出。作为最早实现全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云岩区,与“两县一街两镇”拉手开展结对帮扶。从开阳县到印江县,从长顺县长寨街道办事处到罗甸县边阳镇、望谟县打易镇,时空虽有距,帮扶暖心间。
劈波斩浪,合力攻坚。过去五年,云岩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整合资金、市场、技术等各类优势资源,累计向“两县一街两镇”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805余万元,实施项目70个,覆盖带动贫困户12.6万人。
多方帮扶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场复杂系统的工程,考验着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016年以来,云岩区以“耽误不起”的责任感和“懈怠不得”的紧迫感,全力强化责任担当,建立起脱贫攻坚“战区”,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明确时间表、绘制作战图,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区委、区政府把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定期调度、研究部署,统一思想、深化认识。
整合帮扶资源,将领导力量、帮扶力量、帮扶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步骤、有计划开展帮扶工作。
加强工作调研,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实地进村入户、查看项目,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脱贫攻坚进展及存在的短板,系统谋划、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凝聚帮扶力量,坚持把部门力量、干部力量、社会力量统筹起来,注重发挥群团体及部门优势,鼓励和引导辖区企业参与脱贫攻坚。
基于此,云岩区建立起“区统筹、部门各司其职、社会积极参与”的责任机制,营造出全区上下全力以赴抓脱贫、群策群力谋攻坚的良好局面。
精准出招
紧盯产业助农增收
“云岩·开阳毛云、南龙无公害蔬菜标准示范基地”“云岩·长寨现代高效农业采摘园”……产业培育,厚植发展优势;市场带动,助力黔货出山。如今,在云岩区结对帮扶地,一个又一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发力。五年来,云岩区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发挥自身行业优势,结合对口帮扶地区实际需要,深入帮扶地开展调研,从项目帮扶、产销对接、品牌培育三个方面“重磅出击”,在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同时,提高贫困户脱贫脱困的获得感——
寻找发展项目,强化资金保障,坚持以产业为支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用好用活帮扶资金,帮助帮扶地发展优势产业项目。
开拓产品市场,充分发挥云岩区大市场和流通主渠道优势,为贫困县生产的农副产品提供销售批发场地;在辖区45个生鲜超市为结对帮扶地和其他省内贫困县设置专区专柜,通过农校、农企、农批对接等助销贫困地区优质农副产品。
培育特色品牌,启动特色品牌培育工程,借助区农投公司资源禀赋优势,挖掘“陶老者”“妹幺花生”等省内特色农产品品牌,将其打造为贵州地标性休闲零食。同时,对打易镇二泥村出产茶叶进行品牌包装,命名为“云谟紫茶”,并签订推广合作协议。
综合施策
用实干书写民生答卷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2016年以来,云岩区以结对帮扶地的民生需求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多重资源优势,坚持统筹推进各项领域帮扶工作,不断筑牢帮扶地的民生保障体系。
在就业方面,帮助拓展市场和平台,与帮扶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力资源互补合作关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创业咨询、扶贫车间建设等服务。
在教育方面,利用云岩区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帮扶地学校开展师资培训、跟岗锻炼、送教下乡等活动,从教育管理、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业务提升、学生拓展学习等方面,全方位促进两地学校交流。
在医疗方面,以提升对口帮扶点医疗卫生水平为目标,从医务人员培训、特色专科建设等方面着手,整合医云岩区疗资源与对口帮扶点开展交流合作及定期义诊。
在社会治理方面,运用云岩区街道办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边阳镇相关社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增强边阳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公益救助方面,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针对帮扶地的特殊困难家庭及留守儿童、贫困妇女等群体,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不忘初心,风雨兼程。云岩区实打实的“组合拳”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不断为帮扶地注入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温暖万家灯火,共赴小康之约。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