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新武 邹联克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它对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助推脱贫攻坚有着重要意义。面向新时代,全省职业教育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培养大量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打造“黔匠贵州”,走出一条更加适合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之路。
2015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入贵州清镇职教城的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视察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作重要指示。五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教率先突破,扎实推进“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将职业教育办成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脱贫致富的直通车、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促进就业的增量池。
感恩奋进,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办学目标更加明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需要,实施“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推进职教精准脱贫和“校农结合”,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书写好新时代贵州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办学体制更加明确。初步形成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新体制。目前,全省职业学校中教育部门办107所,行业部门办33所,企业办4所,民办41所,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充分发挥行业力量,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办学格局更加合理。全省有高职院校46所,在校生39.5万人;中职学校185所,在校生43.8万人。形成“一体两翼多节点”职业院校空间布局,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推进普及程度快速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升到8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超过本科教育在校生人数。2019年,3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成国家示范改革中等职业学校19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2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所,省级优质高职立项建设院校17所。
就业拉动更加强劲。五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10余万人,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中高职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由10年前的30%上升到70%。
师资队伍更加优化。全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从2015年的36256人,增长到目前的41865人。支持省内高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扩大职教师资班规模,加大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力度,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比例均有所提升。
服务发展更加精准。探索出“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推动“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54所职业院校入驻工业园区办学。配合贵州省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主动对接贵州地方经济发展新需求,聚焦十二个农村产业革命重点产业、十大工业重点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等产业链,推进以专业对接产业,以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攻坚克难,助力脱贫攻坚行稳致远
精准招生,实现贫困生就地就近入学。2015-2019年,组织优质职业院校面向深度贫困地区每年开办200余个全免费订单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共招收贫困学生22523人。精准脱贫班免除学费等一切杂费,统一发放助学金、特困生活交通补贴等;确保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整体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精准资助,实现贫困生不因贫失学。在落实国家普惠政策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了省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助,发挥好“春晖助学计划”等公益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鼓励学生自立自强,鼓励支持贫困学生通过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劳动获取收入,真正做到不因贫困而失学,不因就学而返贫。
精准培养,实现贫困生“德技双修”。各职业院校针对就读贫困学生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对精准扶贫班的学生,专业以生为本、量身定制,配备好的班主任(辅导员)、好的任课老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培养自立自强、德技兼备的学生,使其掌握过硬的就业和发展本领,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衔接,实现贫困生顺利就业。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重点推荐等方式,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职校毕业后都能顺利实现就业。中高职毕业生省内就业率由10年前的30%上升到70%。
精准培训,实现“一户一人一技能”。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校舍、师资和实训基地开展各类扶贫培训。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实现全省12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创新进村入户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施行“研学产销”一体化、农业技能“师带徒”等培训模式,围绕全省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贵州“十大扶贫产业”实施贫困人口农技培训等,服务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年培训近10万人次。
校农结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推进职业院校在农产品采购、贫困生招生培养、产业扶持、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精准对接。鼓励支持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食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农职业院校充分挖掘发挥自身办学优势,采取“学校+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具有示范带动功能的集产学研推于一体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携手前行,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共频
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是贵州省的一贯做法。近五年来累计有近10万名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学生顺利就业。贵州省平均每年投入20亿元以上资金健全精准资助体系,做到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返贫。面向所有人,让职业教育帮助个人实现更好发展。贵州省职业教育为省内大数据企业培养输送2.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培养输送旅游人才3.1万名,开展培训13万人次;在贵州茅台集团3万名员工中,6000余人来自职业院校培养输送,酿造、勾兑等“国酒大师”不少来自职业教育培养。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省职业院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下一步,要结合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围绕一条主线,强化四个保障,抓住五个重点、实现七个突破”的工作思路,主动对接贵州地方经济发展新需求,切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建设发展。
(作者分别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省教育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