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阳南明区遵义路街道铁运巷天香花园内,数名退役老兵清理废旧物品和生活垃圾,为小区居民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这些老兵是街道退役老兵志愿队的成员,像这样的志愿队,街道共有三支,分别是“爱心辉映”党员先锋志愿队、退役老兵志愿队、小小文明志愿队。由这三支队伍共同组建而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成为街道开展文明实践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力量。
发动党员、群众组建志愿队是该街道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南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以来,遵义路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强化宣传为工作抓手,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同频共振,以辖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工作载体,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服务群众方面,除了做好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外,遵义路街道还将敬老、养老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据了解,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有9420人,占总人口数的21.5%,其中,80岁以上的有1883人,多为空巢、独居老人。面对“养老难”的民生问题,街道党工委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制定“党建+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辖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失独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献爱心送温暖”“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讲文明”等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为老年人提供无偿的、有组织的志愿服务。
住在遵义路街道飞行街的桂世华是得到志愿者热心服务的老人之一。去年,丈夫和女儿相继过世之后,桂世华便成了孤寡老人,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我当时觉得天都塌了,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老人哽咽道。
八达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顺义了解情况后,立马组织“爱心辉映”党员先锋志愿队帮老人料理家人的后事。此后,送菜、送水果、打扫卫生、帮老人理发、帮老人买药……能帮的一样都没落下,对于老人来说,比起生活上的照料,更重要的是队员们的关心和陪伴。“他们每次来都会耐心地疏导我,让我对生活又有了信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人说。
在服务发展方面,遵义路街道党工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依托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利用志愿服务活动,向企业传递党和政府惠民助企政策,当好经济发展的“护航员”“宣传员”“服务员”。
“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深入辖区,对企业和重大项目进行大走访、大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听取企业想法,了解发展瓶颈,梳理“需求清单”“服务清单”,积极帮助企业对接有关部门,切实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实地走访企业890家,为企业解决问题70余个。
在强化宣传方面,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载体优势,进一步加大宣教引导力度,利用辖区宣传阵地不断传递“街道好声音”,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的故事……”在遵义路街道,一群覆盖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等的志愿者主动当起“红色宣讲员”,以新时代市民讲习所、坝坝会、居民议事会等为平台开展集中宣讲和流动宣讲,讲红色故事,凝聚居民群众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切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红色阵地,以文化力量塑造辖区群众精神生活新风貌。
今年,该街道开展各类学习宣讲共计150余场次,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石现 龙海燕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冉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