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贵州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2020年10月08日09:00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袁燕 罗亮亮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贫困残疾人能否如期脱贫,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贵州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承洲的办公桌上,端放着一本与省委、省政府签署的责任状。“残疾人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他向记者算起了残疾人的脱贫账:用好残疾人保障金,调整生活补贴等兜底保障,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就业这个关键……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将残疾人兜底保障和解困扶贫等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贵州残疾人动态更新数据和省扶贫办对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5.7万人,已脱贫41.4万人。

全国首创:保障金转股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种被称为“自嗨锅”的方便食品火遍大江南北。鲜为人知的是,这种备受宅男宅女青睐的食品里的红薯粉丝,是来自贵州大山深处、充满爱心的绿色农产品。

坐落于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的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推出“陈薯”品牌,现已实现产值超1亿元,带动数千贫困户持续脱贫。公司聘用了12名残疾人,去年还与县残联合作,以20万保障金入股,每年为107个残疾人每人分红400元。

该公司董事长张诚说,“我们尽力帮扶残疾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有了乡亲们的支持,企业才能更长久地发展。”

从浙江返乡创业的石阡县宏信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孝芹,招收了17名残疾人到企业工作。在忙碌的制衣车间,她逐一向记者介绍手下“爱将”:“甘伟、栗中强,特殊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生,我们的顶梁柱!”被她夸赞的两个年轻人脸上满是羞涩的笑容,手里剪裁的工作丝毫没有停歇。她还与石阡县残联合作,通过东西部合作经费入股,为该县洋溪镇63名残疾人每人每年分红不低于200元。

正值秋季茶园管护的黄金时期,仁怀县九仓镇香慈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万亩茶园绿意葱茏。正在除草的林宗满告诉记者,工作量大时她一个月能拿到2200元,“我的腿脚有残疾,幸好合作社愿意招我,还免费教我技术。”

在这片茶园,和林宗满一样的残疾人共48人,通过“务工收益+采摘茶青收益+效益分红”,每人平均每月能增收500元。

“想到一辈子没能出去挣过钱的残疾人可以在茶园拿工资、分红,我就特别开心。”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茶厂负责人王晓娟2000年回乡,通过茶园带动辐射3个村2000多户群众就业,其中残疾人68人。“我们用欧标茶标准来生产,现在是立顿茶的供应基地。”一片充满爱心的健康茶,就这样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贵州在全国率先探索残疾人就业扶贫资金变股金,有效建立贫困残疾人和农村经济实体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残疾人有资本性收入。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省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在250余个村开展转股分红,共帮助8800名残疾人入股当地实体经济。

深入贵州多地调研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点赞:“残保金转股份对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来说,多了一个稳定收入渠道,加快了农村残疾人的脱贫进度,也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可谓双赢之举。”

创新托养模式:让残疾人有更多获得感

初秋的阳光下,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残疾人托养中心。杨再龙和其他10位同村残疾人一起,在两位技术员的帮助下,打理由村集体投资240万元开办的生猪养殖场。

“吃穿住全免费,每个月能领1500元工资,不用拖累母亲照顾我了。”在这里杨再龙第一次体会到“靠自己双手赚钱”的幸福。

“一个村只有两个保底公益性岗位,如何激发众多残疾人内生动力,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2017年,带着这个问题,村支书陈建强到江口县“取经”。原来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在铜仁市残联的资助下,在2016年创办了全省第一家村级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23名重度残疾人在此集中食宿、集中培训,到村开办的农家乐、红心猕猴桃基地等岗位劳动。

创办这样的村级托养机构,需要雄厚实力。渔溪沟村开办建筑建材公司、劳务公司,组建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蜕变,2017年创办了全省第二家村级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

“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村平均水平”,如今,渔溪沟村已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

“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则是残疾人托养模式在贵州的又一创新。2017年,织金县恩荣居家托养服务中心推出了让轻度残疾人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的模式。中心现有14名员工,其中13人为持证轻度残疾人,服务480个居家服务对象,覆盖到织金最偏远的乡镇,至今已服务1068人次。他们不仅给残疾人带去居家康复服务、政策宣讲,还进行心理疏导。

创业带富:一起活出精彩人生

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指出,要切实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共同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我省残疾人中众多佼佼者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带动更多残疾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

回想起2019年5月,作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习近平总书记那一刻,何恩荣依然激动万分。

出生于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的何恩荣,10岁时因一场车祸失去了左腿。这个不服输的汉子用单腿“跳来跳去”打工攒下的积蓄,在县城开起了酒店,吸纳10余个残疾人工作。“我知道身为残疾人的艰难,只要可能,就要帮一帮他们。”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对残疾人来说,扶起他们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提升他们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点亮人生尤为重要。

北京归来,何恩荣攒足了劲为残疾人群体做事:组织67名残疾人兴办水厂,让甜美的山泉流进千家万户;2019年7月,通过竞标承建织金县残疾人辅具适配中心辅具中心,至今已服务残疾人1800余人次。

紫云自治县红院村田坎寨组,炎炎烈日下,开着改装三轮车突突突爬上茶山,一位双腿残疾,被晒得黝黑发亮、短衫被汗水腌得发黄的农家汉子,眺望着一望无际的茶园,眼底是无尽的温柔。

罗小红,紫云自治县红花茶叶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2岁患小儿麻痹症,双下肢变形萎缩。年幼时,几里地的上学路,他一手一脚在泥地里爬行,身上有股不服输的狠劲。从街边修鞋到自学建筑施工技术,虽凭双手“爬上爬下”,却用过硬的本领赢得街坊四邻的信任,“修了一条街的房子”。凡事用心的他自然成了大家的榜样和主心骨。现在遇到什么难事,残疾员工、亲朋好友总喜欢问,“小红哥,你看怎么办?”

选择茶叶,在罗小红看来是守住绿水青山,“一辈子的事业”。在资金全部投入茶山最困难时,他依然组织当地残疾人学习种植、管理、炒制茶叶技术,为他们提供就业致富的机会。苦心人,天不负,今年茶园发展迎来了春天。在省、市、县残联的帮助下,贷款到了,资金压力一下缓解了,茶叶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让残疾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焕发生命的光彩与魅力,贵州残疾人贫困治理方式逐渐由保障为主向开发和保障并重转变。截至今年6月,贵州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1367个,扶持残疾人家庭或残疾人创业1.62万户,新增残疾人就业7.38万人,培训各类残疾人9.53万人次。

昂扬的精神和无畏的胆气可以传递。如今,自强、自立、自信日渐写在贵州众多残疾人的脸上。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