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花开春满“院”

——开阳县毛家院村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见闻

2020年09月28日10:13  来源:贵阳日报
分享到:
 

9月17日,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毛家院村党支部书记罗子银在授牌仪式上接过沉甸甸的奖牌,望着上面“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几个醒目的大字,心里感慨无限:“毛家院村可算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藏在大山深处的毛家院村,虽然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和产业结构单一,医疗、饮水、交通等都成问题,曾被列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成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开阳县的主战场。

经过三年奋战,毛家院村一改昔日“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养牛为了种田、养猪为了过年、养鸡为了盐巴钱”的“穷、弱、空”落后面貌,转变成“党建强、产业旺、环境美、百姓富”的富美乡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清零。

在罗子银看来,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党建引领。

为强化党建引领,毛家院村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自治组织为基础、群团组织为纽带、群众为主体、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一体化。

同时,毛家院村坚持依法治村和民主协调两个原则,大力开展民事联解、产业联抓、新风联村“三联行动”,实施强基工程、平安工程、阳光工程和连心工程“四大工程”,坚持责任落实到位、学习宣传到位、沟通协调到位、要素保障到位和总结提炼到位,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特别是市委组织部挂帮毛家院村后,迅速成立了前线工作队,选派市县乡干部驻村,帮毛家院村理清发展思想,提出走“农旅养”一体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干部队伍是关键。毛家院村按照“一好双强”标准,紧盯“两委一队三个人”,做到每件事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围绕“农旅养”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产业发展积蓄能量。

在脱贫攻坚中,毛家院村建起一条贯穿村西北、东南两端,宽6.5米、长14公里的产业大道,惠及全村26个村民组。

“要想富,先修路。可修路就要占用土地。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最开始,许多村民不愿意拿地修路,村里的党员就主动带头拿出土地,并协助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同心合力共同攻坚。”罗子银说。

这条至关重要的产业大道既打通了毛家院村产业发展的“转型之路”,更打通了全体村民脱贫发展的“增收之路”。

得益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毛家院村已引进贵州硒香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四季硕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仙草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村里发展起食用菌、泡椒、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产业。产业覆盖全村26个村民组,全面带动群众就近就业,每户年均可增收4000余元。数据显示,毛家院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万元提升到2019年的15900元。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毛家院村大力引进企业发展产业,以土地等资源入股,使村集体在各家企业中占股5%至15%不等,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驻毛家院村第一书记张海波说:“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村里各方面事务中的统筹能力和协调能力,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自2018年起,毛家院村集体经济稳定在150万元以上,彻底摆脱了以前“无钱办事”的窘境。

对标全面小康,瞄准乡村振兴。毛家院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强“主心骨”、织密“产业网”、建美“乡愁地”、吹好“文明风”,沿着“党建强、产业旺、环境美、百姓富”的路子,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