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带后富 共奔小康路

——贵州全省各地深入开展先进村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

2020年09月23日09:22  来源:贵州日报
 

“去年我们村的蜂糖李产量低,品质也不好,今年通过与临近的致富村开展结对帮扶,他们的技术人员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后,李子个头大、口感好,收益很不错。”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广益村党支部书记罗安伍说。

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六马镇致富村不断总结运用“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好经验,加强与广益村的互动交流,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广益村进行帮扶,激活广益村干群干事创业的激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地制宜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自贵州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开展“先进村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的方案》通知以来,全省各地把“先进村结对帮扶贫困村”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重要抓手,筛选党建示范、产业发展示范、集体经济积累超100万的先进村,与贫困村签订帮带协议、开展结对帮扶,两村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涌现出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

产业结对 强村富民

连日来,沿河自治县淇滩镇竹园村非常热闹,春天种下的红薯迎来了丰收,村民们正忙着挖薯、去泥、装箱……

“思南县为我们村送来的62亩红薯种,能为全县1500多亩红薯地供苗,村民人均可增收两千多元,能有效解决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问题。”沿河自治县淇滩镇竹园村第一书记肖勇介绍。

为积极响应铜仁市先进村赴沿河自治县开展“1+1”结对帮扶工作部署,思南县选派塘头镇青杠坝村、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张家寨檬子树村、凉水井镇茶山村4个先进村结对帮扶沿河自治县4个深度贫困村。同时,免费为结对帮扶的4个村提供价值240万元“双高”红薯种子,并选派技术专班到结对帮扶村指导、培训红薯育苗工作,后期还多方解决产业销售问题。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帮扶村的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先富带后富,共赴小康路。充分运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各地先进村立足帮扶的贫困村发展实际,从内生动力、产业选择、村集体经济短板等方面着手,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在资金、人力、产业、技术等核心要素上给予精准帮扶,有效突破产业发展中的选择难题、资金筹措难题、产销渠道难题,推动两村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意向,共建产业联盟,实现抱团取暖,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人才交流 建强队伍

“大坝村的帮扶非常及时。”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联八村党支部书记王超有感而发,“通过干部人才交流,增强了我们的攻坚队伍,面对艰巨的脱贫摘帽任务,我们村‘两委’的干劲更足了。”

以党建为引领,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做强金刺梨产业,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而临近的联八村产业基础弱、群众思想意识不高,脱贫任务艰巨。

2019年,按照安顺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大坝村与联八村结成帮扶对子。结对最初,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通过与联八村开展支部联建,认真讲解了“大坝模式”的实施内容和深刻内涵。同时,依托市级“领头雁”素质提升实训基地、党员教育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大坝村党支部邀请联八村“两委”干部到基地开展跟岗实训,学习大坝在干部管理、合作社运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

强化人才交流,让先进村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挂职、贫困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村交流学习的结对帮扶模式在全省各地相继推开。

大方县从先进村选派78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贫困村党建指导员,156名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与贫困村开展“传帮带”,实现选派党建指导员和党务工作者全覆盖。

福泉市定期组织贫困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到结对的先进村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对照工作查找差距,提升贫困村班子能力素质。

以党建为引领,紧盯干部人才能力提升,先进村着力从找思路、谈经验、作实训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通过跟班、轮岗、培训等方式,帮助被帮扶村培养一批有思路、有干劲的人才,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助力贫困村在党的政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查弱项、补短板。

支部联建 强基固本

加强支部联建,提升组织效能,各先进村充分运用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帮助被帮扶村加强班子建设和村级事务管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一场场“先进带后进”的帮扶故事在各地上演。

剑河县通过“示范村帮后进村、强村帮弱村、富村帮穷村”的方式,统筹55个先进村与贫困村精准结对帮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提质增效。

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充分发挥“1+3”麻怀联村党委的组织联建优势,指导被帮扶村——民进村“两委”开展相关工作,为民进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理念。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利用自身经验,帮助拉片村和菇类村开展阵地打造、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同时,通过签订帮扶计划,分别给予拉片村、菇类村、红光村1万元资金,用于支部阵地建设和组织活动,形成“支部带支部”的联建模式。

先进带后进,一起向前进。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冲刺期,各地各村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同的先进村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互帮互建,抱团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双提升,也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华姝)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