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撑起“致富伞”

2020年09月22日09:22  来源:贵州日报
 

9月16日,走进大方县鼎新乡长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溶洞里,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朵朵姬菇正待采收。

“自从把食用菌搬进溶洞后,姬菇长势更好,品质优势突显。”鼎新乡返乡创业大学生杨臣说。

在纳雍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菌棒生产车间,雪白的竹荪展开“裙摆”。公司研发的红托竹荪液体菌种,突破了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技术难题,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鲜竹荪。

“目前,公司每天有1吨鲜竹荪上市,市场价每斤50元,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公司董事长郭明说,“今年的目标是种下1600万棒,力争将公司打造为全国最大的红托竹荪工厂化种植基地。”

从以往农户零星种植,到企业引领,随着一项项技术的突破,食用菌产业已然成为毕节市产业发展“新星”,成为助推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

毕节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毕节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红十条”》,从土地、设施建设、税收、金融、科研等十个方面扶持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成立食用菌招商工作专班,制定《毕节市食用菌产业招商工作方案》,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免费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菌棒先赊给我们,我只要投入人力。种植竹荪一年至少可以收三季,今年我第一季就采收近400斤干竹荪,公司按照每斤39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这一季采收我就收回成本。”织金县桂果镇中场村竹荪种植户李华说。

目前,毕节市已培育大方雪榕生物科技公司、纳雍金蟾大山生物科技公司等经营主体47家、村集体合作社115家、家庭农场45家。通过经营主体新开发稳定岗位2166个,促进2838人就业。

在推动产业规模化的同时,毕节市注重提升食用菌品质,推动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在全市制定并发布食用菌省级技术标准6项、企业标准8项,实现食用菌重点企业、重点基地质量监测和质量追溯全覆盖;大力开展“两品一标”认证,“织金竹荪”“大方冬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高原蓝梦、金蟾大山等企业的食用菌基地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转换认证11个。同时,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目前,已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5.5万人。

截至7月底,毕节已种植食用菌8.24万亩,实现食用菌销售量达15.50万吨,销售额21.50亿元,带动3.8万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闵建华)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