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娃娃读书需要城市户口,一边是担心迁出农村户口后失去退路……

做不做城里人 这些业主好纠结

贵州省社科院专家:纠结的背后,是城乡户籍所蕴含的福利差异

2020年09月18日10:46  来源:贵阳晚报
 

盼了好几年,家门口配建的学校终于开学了,但来这里读书的孩子要满足两个条件:一、必须是业主的子女;二、必须是这里的户口……近日,家住贵阳市中天甜蜜小镇的一些业主反映,一方面,他们很希望娃娃能在城里就近读书,但另一方面又担心,一旦将户口迁出农村,今后会失去退路。迁,还是不迁,对他们来说很是纠结。

户口进城? 真的很纠结

家住中天甜蜜小镇的梅女士说,她和先生来自毕节农村,已在贵阳打工十余年。前几年,通过打拼,他们在这里买了一套住房,在省会城市安了家。家里的三个小孩,一个上初三,一个上初二,最小的一个就读小学五年级,分别在不同的学校读书。其中,老二就读的学校最远,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去读书,回来已是晚上七点钟了,相当的辛苦,她很希望两个小的能在家门口读书。

据了解,中天甜蜜小镇是贵阳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这个学期,这里的中小学正式开学,让近千名学生圆了“家门口上学梦”。

不过,因梅女士一家户口在毕节农村,还未迁到城里来,即使是最小的一个孩子,还是不能在家门口读书——因为根据相关规定,在家门口学校上学的孩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中天甜蜜小镇业主的子女;二是户口要迁到这里,户籍不在的,就不能入读。

梅女士的说法,得到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证实。据称,像梅女士这样业主的孩子,无论是新生还是转学生,都必须有片区的户口。

“一方面,我们很希望娃娃能在城里就近读书,接受好一点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也有顾虑,一旦把户口迁出了农村,今后会失去退路,毕竟在农村老家,我还有一些田土,以后有啥好的政策来了,还可以享受。退一步说,今后老了,我还有一个‘根’在那里。”梅女士说。

“迁出来容易,迁回去就难了,很纠结。”梅女士说,在中天甜蜜小镇,像她这样的业主并不少。

“在城市,你没钱就会生活不下去。在农村,只要有土地,基本都能自给,即使在城市里混不下去了,还有一个退路。”一位业主说,此外,农村户口还可以享受到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优惠,这也是他们纠结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不愿将户口迁到城里的,除了像梅女士这样为了孩子的家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将户口迁到城里来,也是同样的考虑。

城乡户口 福利差异大

针对这种现象,贵州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高刚认为,这种纠结的背后,是农村户口所蕴含的保障政策比城市户口实惠,表现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诸多方面;更重要的是,农村户口有获得宅基地、承包地的权利,城市户口则没有。一旦失去农村户口,就会担心失去土地承包资格。

高刚分析道: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就像压跷跷板。以前,城市户口所能享受的各种福利政策比农村户口要好得多,所以当时大家都想着要当市民,农村也在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中逐渐落后。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农村问题的重视,农村户口所能享受的福利政策越来越好,农民便不愿意转为市民,甚至不少市民还想变农民。另外,虽说国家政策规定土地承包30年不变,转为城市居民,土地承包权不变,但30年后,如果没有农民身份,就有可能丧失新一轮的土地承包资格。还有,城市户口是没有资格获取宅基地的。若放弃农村户口,确实会有这么一些顾虑。

“土地有个保障功能,目前对大部分农民工而言,土地仍是他们心目中最后的保障。”高刚说,以这次新冠疫情而言,好多农民工在城市里面没了工作,失业了,还可以回到农村去,这个最后的保障,其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强的。今后,随着经济发展,这些人若能在城市里面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能通过城市的一套体系获得保障,不再依靠土地,土地观念就会淡化。

高刚同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乡户籍制度必将走向统筹。但在户籍统筹的同时,如何统筹好城乡两类群体背后的资源及保障制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源)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