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全民创卫蔚然成风。
2017年,七星关区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经过3年攻坚克难,该区城市环境卫生逐步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越过越舒坦。
毕节老桂花市场建于1988年,30年时光,它满载着一代又一代毕节人的生活记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桂花市场整体布局、硬件设施、环境卫生、日常监管等方面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搬迁势在必行。
2017年,七星关区对老桂花市场进行了拆除和搬迁。总投资2.35亿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新桂花市场投入使用后,曾经混乱不堪、污水横流的露天菜摊有了敞亮门面,昔日流动在街头巷尾的小摊贩有了固定摊位和遮风挡雨的落脚点。如今,布局合理、设施完善、通道顺畅、畜禽销售标准、污水处理规范的各大农贸市场顺势而起,垃圾成堆、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老旧面貌难觅踪迹。
作为七星关人民的母亲河,奔腾不息的倒天河孕育了这个城市的文明,创造了灿烂的七星关文化。然而,在长期发展中为群众输送巨大财富的同时,倒天河也受到严重污染。
近年来,七星关区投资近40亿元实施了“19456”工程:对倒天河水库饮用水源地进行全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9条城市道路的景观,改造了4个高速公路出口,靓化了5个门户节点,美化了6个片区环境。如今河流水质全面好转,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比之下,一些城市老旧小区设备设施落后、功能配套不全、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七星关区市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市东街道清毕社区是七星关区的老旧小区之一。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该社区将辖区内的30个院落划分为4个网格进行管理,并对9个院落进行改造升级,封闭老式灰道、灰孔,有效促进小区环境卫生质量的改善,让昔日“脏、乱、差”的小区大变样,居民们赞不绝口。
“臭气熏天、蛆蝇成群、无从落脚”曾经是七星关区旱厕的真实写照,这些旱厕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该区对172个旱厕进行改造或拆除,加强公厕日常保洁管理力度,组织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专项行动,逐步降低了“四害”密度。
目前,七星关区封闭灰道1286个、灰孔8919个,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率达95%以上,防鼠设施合格率达到96.24%,防蚊蝇合格率达到95.77%。同时,全面启动市政道路维修年度惠民工程、雨水管道清淤疏通、市政桥梁检测、障碍物清理等市政设施养护项目,累计完成65条市政道路(路段)的主车道整修任务、整修面积29.3万平方米,疏通雨水管道156公里、清淘雨水井12362座,清理各类障碍物1225处,检测桥梁15座,市政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李金苗 汪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