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产业项目224个,累计到位资金近430亿元

沪遵携手推进黔北产业升级

2020年09月15日09:13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黄霞)“公司计划在凤冈县建设5万亩蚕桑基地,投产后预计产茧9000吨,实现农业产值4亿元以上,生产蚕丝被、家纺、服装、桑叶茶、桑果制品等产品,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以上。”谈起公司的规划及发展,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东章朝泽信心满满。

作为上海援黔产业合作项目,这家集桑、蚕、种、茧、丝、绸和丝绵研发生产全产业链的现代生物科技公司落户,无疑带动凤冈县的蚕桑产业上了新台阶。事实上,从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以来,沪遵两地就携起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拓展产业合作深度。

沪遵两地整合资源禀赋,在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上海临港科技城、漕河泾产业园区,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及一批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依托共建园区实现产业的有效承接与深入合作。此外,遵义在沪举办产业推介会近百次,引进产业项目224个,累计到位资金近430亿元,加快了遵义产业升级的步伐。

对口帮扶期间,上海企业、上海资源不断为遵义农业产业赋能,探索出赤水市“一根竹子”吃到底的“三产贯通”模式;道真自治县“遵菜入沪”5+X扶贫机制(一个示范基地、一个冷链中心、一个公司阵地、一个对接主体、一支产供销队伍和若干个村集体经济);习水县“养殖基地+中央厨房+销售门店+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全产业链扶贫模式;联合利华“国际市场+跨国公司+龙头企业+基地+管理技术人员(贫困户)培训”市场化扶贫模式。

遵义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从“谋开局、战疫情、抓项目、引进来、走出去、做直播”六方面着力推进产业合作和消费扶贫,依托良好的资源,抢占“三市场”(省内市场、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借助上海市临港科技平台建设遵义扶贫产品商城,以上海申通地铁、叮咚买菜、字节跳动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为遵义市搭建销售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帮助遵义“立标准、做示范、强市场”。用遵义方竹笋、“黄金锭”茶等抢先占领秋笋、黄茶的空白市场,打出“人无我有”的“先手牌”;用赤水冬笋、正安黄花菜、习水麻羊等,在充分竞争市场中发挥比较优势,打出“人有我特”的“实力牌”;用可追溯、订制化体系的林下“半亩鸡”、“遵辣百分百”瞄准中高端市场,打出“人特我优”的“金招牌”,推动农业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籍在遵企业实际到位资金近41亿元,建立销售专柜和销售窗口40多个。8年来,遵品入沪已累计实现产值13亿余元。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