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曹雯
疫情期间,赵芬依然很忙。“我们要面对疫情带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赵芬说,“要将危机化解为前行的力量。”
前段时间,她还做了一场培训直播,主题是“守好责任田”。
赵芬是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今年49岁,却已有30多年的教龄。
第一天走上盘县(现盘州市)洒基镇半坡小学五年级教室的讲台,赵芬还有些不知所措。那时,她初中还没毕业,就考上了镇里的民办教师岗位。因为考试成绩不错,还被安排到五年级上课。
最让她尴尬的是,班上还有一名一直留级的、她的小学同学,“大家都有些不自在。”
“那堂课,现在想,全然不知道讲了些什么。”赵芬当时还有点自卑:“你想,一个初中没毕业的人,当老师一定是不够格的。”
在那个特殊情况下,初为人师的赵芬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畏。她也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就要对我的选择负责,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
赵芬从没有上完的初中课程补起,开始了漫长的自学时光。
1993年,县里有15个民办教师报考六盘水师范学校的指标,赵芬考上了。毕业后,她成为了乡镇中心小学的公办教师。
“还好自己没有放弃。”赵芬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岗位。
1998年,赵芬接到通知,调到盘县(现盘州市)洒基镇中学任教。好不容易习惯了小学课堂,突如其来的身份改变,让她再次陷入“知识的恐慌”。而学校又安排了一个成绩垫底的班级给她带。
“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把书读好,可千万不能耽误了别的孩子。”到了新岗位,赵芬加倍工作,努力适应,一年后,这个成绩垫底的班一跃成为年级评比第一。
“大众的观念是老师成就学生,但对我来说,是学生成就了今天的我,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赵芬说。
生活中、课堂上,赵芬经常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大家:“我初中都没有毕业,能走到今天,你们也一定要努力。”
2005年,表现突出的赵芬,又被调入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成为了“老师的老师”。每年,她都要作30到50场讲座,给前来进修的年轻教师讲自己的学习历程,和班级管理、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心得。赵芬始终认为,教师需要不断“自我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