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遵义红花岗区红色文化愈加多彩

2020年08月20日09:05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缨 向秋樾

红色,是贵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革命老区遵义市中心城区的红花岗区,汇集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处处可见红色元素。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近年来,红花岗区持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发挥红色底蕴厚重的优势,不断丰富红色文化传承方式,或化为生活元素,或融入地标景点,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走进这里。

红色旅游再迎火爆热潮

7月,一大早从四川成都自驾出发的李文康、范贵芝夫妇直赴遵义,目的只有一个: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走完红色革命老区一直是李文康和范贵芝的梦想。“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出去旅游,现在空闲时间多了些,就迫不及待出来走走,第一站就是遵义。”范贵芝笑着说。李文康对自己上小学时课本里的文章《四渡赤水》十分感兴趣,来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就是要圆小时候的愿望。

体验了三维成像的实景还原,李文康夫妇对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点了一个大大的赞。“真是大开眼界,资料齐全、物件丰富,最主要是还有现代科技,感觉来一回还不过瘾。”李文康说。

1935年,遵义会议在此召开,85年来,红色是遵义浓郁的底色。这抹发光发热的“红”不仅种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还努力“发芽生长”,给生活在革命老区的人们带去了新的发展商机——红色旅游。

据了解,从2019年至2020年5月,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366.85万人次,实现收入131.73亿元。

红色文化赋能红色旅游

除了影视剧的“视觉亲近感”,红色文化该以什么样的角色走进寻常百姓家呢?

7年前,非遗传承人李跃想到了一个办法——融合。融什么?怎么融?在经过不断尝试和探究后,李跃决定在红色文创产品上下功夫。将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等著名旅游景点“剪”成画,画幅可大可小,剪出成品后用相框或装饰品点缀成新的艺术品,古老民间艺术剪纸摇身一变就成了旅游产品。

除了红色剪纸,红花岗区也将红色文化的传承“镶嵌”在每一个红花岗人心里。

在红色文化资源集聚的老城街道,有一支由退休人员、教师、在职党员干部、街道社区工作者和企业员工等13人组成的“红色义务讲解队”,他们依托“党员政治生活街”“老城记忆历史文化墙”等红色阵地,向游客和群众讲述着长征事迹、遵义故事,受众超5000人次。

此外,红花岗区在许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红色课程,从2017年至今,已培育出300余名优秀的校园“小小红色宣讲员”,年龄最小只有8岁,最大的不过14岁。他们多次到省内外现场宣讲,赢得了认可和赞誉,成为对外宣传遵义红色文化的新生代。

在街道规划建设方面,红花岗区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题,以会址为圆心,打造了“党员政治生活街”“老城记忆历史文化墙”“红色义站”等阵地群,形成了5分钟城市基层党建活力圈和红色旅游服务圈。

红色资源整合聚点成域

红花岗区以遵义会议会址为圆心,周边辐射44个红色文化点。将它们聚点成域,是红花岗区很早以前就有的思路想法。

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战略部署。红花岗区作为革命老区,也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以此为契机,红花岗区得以将红色文化串珠成链。区委区政府统筹部署,重点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战役纪念园项目实施。并对长征文化遗存实施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建设与保护协调机制,打造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征文物保护展示区。同时,实施长征文化雕塑群项目,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周边居民结合起来,拟打造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大型雕塑群。

目前,红花岗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旅游串起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通过对革命历史的挖掘、对景区的开发、对产业的培育,红花岗区让红色旅游承担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精神传承功能。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