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电影放映员这个职业已诞生近40年。在这段岁月里,他们给群众带来了知识与欢乐,也见证了乡村的变化。
8月13日下午,满载着电影放映设备的汽车沿着平坦的乡村水泥路,行驶于剑河县革东镇山川绿野之间。车上载着3名剑河县宣传部乡镇电影放映队队员。他们分别是杨昌吉、欧胜瑜和石勇。其中,石勇兼任驾驶员。
杨昌吉告诉记者,此次电影放映工作将在光条村、东南村和南薅村同时进行。因此,3人每人要负责一个村庄的放映工作。
“好在现在乡村道路都好走,没有断头路,3个村在同一条线路,方便得很。”石勇说,几年前,去光条村的路崎岖难走,特别是晚上,黑漆漆的,路灯都没有。
“当时跑夜路,特别怕碰到车撞坏了放映设备。我们负责剑河6个乡镇街道的放映工作,每年要放满912场电影,所以设备的完好十分重要。”石勇说。
“要在天黑前把银幕挂好。”在南薅村,杨昌吉卸下设备后,便开始布置场地。
拉电源、接音箱、挂绳索、起幕布……音乐响起来后,表明安置工作已完成。杨昌吉便守在数字放映机旁,等待夜幕的来临。
杨昌吉今年57岁,是3人中年龄和资历最老的一位,从事乡村放映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走遍了剑河县山山水水,也见证了各乡村的变化。
“现在乡村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看着串户路和新修起来的民居,杨昌吉感慨地说。
杨昌吉表示,以前,不通车的村寨相当普遍,只能用人扛或马驮的方式,将设备运到村中。“那时候的老式放映机重100多斤,扛到村里,人都累坏了。有时候,遇到道路塌方,我们还会被困在村里好几天。”杨昌吉说,又因为村里经常断电停电,随车还要备有发电机。“有时候到凌晨才收工,由于夜路危险,我们只能睡在车上,天亮了再赶路。”
虽然以前条件差,但乡村电影特别受欢迎。“那时候,电视和手机都还不普及,村民最喜欢的就是看电影。知道我们来了,热情得很。村里的青壮年拿着扁担棍棒,远远就跑过来帮忙抬设备。放映时,全村几百人靠在一起,那种氛围棒极了。”说到这里,杨昌吉停顿了一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口袋里有钱了,想看电影随时可到电影院看。现在,我们播放电影时,观众远远没有以前多啦。”
22:00,电影结束,村里灯火通明。杨昌吉把设备抬上车,“现在还不算晚,从这里回到县城只需要半个小时,洗漱睡觉,时间刚刚好。”杨昌吉说,乡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甚至,还会改变他们的工作性质。“随着时代变迁,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好。”(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欧阳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