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牟元媛)8月10日上午,镇宁自治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户籍民警一行带着电脑和相机等办证设备来到景宁小区柳玉华的家里,为柳玉华身患疾病的女儿采集更换身份证相关信息。
柳玉华一家是2018年11月从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民新村搬到景宁小区的异地扶贫搬迁户,告别了曾经半山腰的老房子,住进了崭新的城市小区楼,户籍也随着迁到了小区。
“来,坐正,把头发捋到耳朵后面,保持不动。”
“现在,右手大拇指按着不动,采集指纹……”
很快,身份证办理完成。
“在家就可以更换身份证,这也太方便了!”看着相机里的照片,柳玉华开心地说,前几天发现女儿的身份证过期了,但孩子生病不方便出门,社区民警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户籍民警上门办证,几分钟就解决了难题。
为了最大限度服务好安置点群众,镇宁自治县公安局主动入户提供就近、上门办证等服务,帮助农村人口进城落户。
“除了办证方便,还能领到养老金、猪肉补贴、护理补贴、医疗保险等福利。”柳玉华告诉记者,搬到小区后,生活更好了。
据了解,镇宁自治县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不仅让搬迁群众出行、就医变得迅速便捷,还明确了搬迁群众户籍迁移至居住地后“三权不变”,土地流转收入也归搬迁群众所有。同时对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闲置、废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腾出的宅基地,可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换取城市用地指标。
镇宁自治县户籍制度的变化,真正解除了像柳玉华这样的搬迁群众进城的后顾之忧,让大家过得安心,过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