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政教育中弘扬“最美逆行者”精神

2020年08月12日08:51  来源:贵州日报
 

伊萍

6月2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在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作形势政策报告时,再次为我省援鄂医疗队员点赞,称他们是“最美逆行者”。高校要积极发挥“最美逆行者”精神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认识维度上,要从人民至上的高度去理解“最美逆行者”精神的深刻内涵。“最美逆行者”精神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注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命权和健康权的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346支医疗队、4.2万名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高风险逆行出征、千里驰援,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筑起了一道“硬核”防线,他们的勇气和坚守成为当代青少年的“集体青春记忆”,是最能激发青少年的“同理心”和“代入感”的关键事件。当代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弘扬“最美逆行者”精神、培育人民至上信念,对于帮助青少年擦亮人生底色、厚植人民情怀、怀揣责任担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方法维度上,要从“三因”理论的视野去构建“最美逆行者”精神的措施体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论,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南。在因事而化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脱离了具体可感事件和情境,容易变得苍白乏力,唯有透过具体的事件来启悟智慧、形塑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迸发出思想碰撞、情感共鸣的强大能量,青少年亲眼目睹了“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性事件和具象化情境。在因时而进方面,“最美逆行者”精神蕴含着人民至上、责任担当、敢打胜仗、与子同袍等丰富的精神要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要准确把握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宝贵契机,结合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需求的实际,精心滴灌、细心栽培,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实、走深、走心。在因势而新方面,“最美逆行者”精神熔铸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崇高美德,要准确把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趋势和态势,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为青少年担纲祖国未来、圆梦伟大复兴筑牢思想根基。

在实践维度上,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去构建“最美逆行者”精神的践行体系。“最美逆行者”精神是特殊时间和特定场域中的特有精神现象,引导青少年将这种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现实行动,需要构筑“最美逆行者”精神的践行体系。援鄂医疗队中的90后、00后占三分之一以上,还有许多青少年成了社区的“跑腿王”,村寨的“守门人”,他们堪称“最美逆行者”精神的形象代言人,是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素材。要发挥同龄人的榜样示范作用,邀请他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讲述自己的切身经历,激发年龄相仿的“后浪们”的共情心理。要通过网络信息传播矩阵宣传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时代楷模的优秀事迹,用青少年容易接纳的符号语言传播主流价值、拓宽思政领域、引发情绪感召,特别要弘扬这些“学术大咖”严谨的事实判断和过硬的专业水平,激发青少年知难而进、奋发拼搏的学习动力,防止“知识无用论”和“一夜暴富论”对青少年思想的毒害,鼓励他们在奋勉攀登知识的高峰中淬炼品格、化育心灵。要构建教师率先践行“最美逆行者”精神的示范体系,秉持身教重于言教理念,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思政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管理人员的育人合力,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发力、协同融合。要鼓励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绽放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文为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8ssd13”阶段性成果。)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