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宣传进社区
征兵工作是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保民生稳就业的有力举措。贵州是国防的“大后方”,也是征兵的“大前线”。2019年全省征兵工作在全国“五率”排名从第16位上升到第5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受疫情、汛情影响,今年征兵工作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保民生、稳就业任务很重的特殊形势下,突出高校主阵地和大学生征集主体,利用上半年征兵推迟的“窗口期”,以普及兵役法规政策、激发参军报国热情为主线,采取传统手段“面对面”宣讲和现代媒体“超视距”传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征兵宣传,不断增强征兵宣传的指导性、强化征兵宣传的时代性、扩大征兵宣传的覆盖面、突出征兵宣传的群众性,为征集更多高素质青年入伍、高质量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夯实基础。
明确责任抓一线
在省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全省成立了以省委宣传部、省军区动员局、政治工作局牵头,省教育厅、贵州日报报刊社等单位、媒体参加的宣传组,进行征兵专项宣传。市(州)、县(市、区)各级征兵办公室宣传工作参照省级模式组织;各类学校按照属地兵役机关的安排和相关要求开展征兵宣传到人。
全省军地各级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把征兵工作作为主责主抓、大事大抓。除了常规的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辖区征兵第一责任人外,各高校校长已纳入各校征兵第一责任人。教育厅成立高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征兵实行量化考评。乡镇领导针对大学生实行面对面交流宣传,紧紧抓住基层专武干部和高校班主任“两支队伍”的思想、能力和作风建设,压实末端责任,确保素质过硬、有效宣传动员。
各级以加强基层宣传工作为重点,编实建强一线宣传队伍,做到乡镇(街道)、院校有宣传骨干,社区、班级有宣传联络员。把大学生作为征兵主体宣传,牢牢抓住高校宣传主阵地,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作用,不漏一人做好思想发动、政策宣讲、答疑解惑。组织专武干部、民兵干部登门入户,一对一精准动员,多层次、全方位解读征兵政策、诠释参军优势,增强征兵宣传的精准度。
宣传发动氛围浓
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正能量,强化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激发广大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热情,省委宣传部、省军区动员局、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下发了《贵州省2020年征兵工作宣传报道方案》,坚持征兵宣传与全民国防教育普及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紧紧围绕实现“五个全覆盖”和“四个100%”工作目标,调动军地各级各责任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为做好今年征兵的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参军报国,省委宣传部就做好“五个一”征兵精准宣传规定了时间表、任务图:一是在全省各报、刊、网、台、端、微等媒体开展征兵政策网上解读;二是在播放全国征兵公益宣传片和继续展播贵州省2020年征兵宣传片的基础上,遴选贵州10部优秀征兵宣传片展播;三是在贵州主流媒体报、刊、网、端增强频率发布征兵海报;四是在贵州主流媒体报、刊、网、端组织有特点、有亮点、有看点专题征兵宣传报道,扩大征兵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五是组织征兵宣传专项督查,对省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专项督导,收集汇总经验做法,通报存在问题。
军地联动抓实关键环节,在精准宣传上持续用力,盯住大学生这个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动员,最大限度增加高素质兵员征集基数。截至7月26日,全省大学生应征报名并经初步审查合格4.15万人,其中毕业生1.77万人(本科毕业生0.74万人)。
激励措施有保障
近年来,中央、省、市和各高校相继出台一系列征兵政策。贵州2020年征兵工作宣传从“四个优先”、家庭优待、学费资助、选用培养、复学升学、创业就业等方面明确了大学生参军优待政策。各地、各高校出台了各项实用管用的激励措施。遵义市征兵办2019年3月就率先出台了《大学生士兵征集激励办法》,拿出250个事业单位岗位对大学毕业生先招录、再入伍,让大学生“入伍即入职”,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征兵“五率”排名全省第一。毕节市今年也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回户籍地应征。安顺市出台了乡镇事业单位前置招聘、退役安置优先选岗、实施学历帮扶、优先选择入伍去向等激励措施。
教育厅优化应征入伍学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确保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相关待遇。目前,全省已有67家高校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措施。
各高校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各种特色模式。贵州师范大学把征兵工作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出“三四五六”特色征兵模式,即构建“三个体系”(组织领导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督导检查体系)、把握“四个关键”(关键时间节点、关键队伍人员、关键事情事件、关键阵地平台)、坚持“五个融入”(融入媒体阵地、融入课程思政、融入班团活动、融入宿舍生活、融入定点现场)、聚焦“六个提升”(提升理论水平、提升实践感受、提升示范效度、提升咨询服务、提升业务办理、提升政策监督),实现了应征报名和入伍人数“双增长”。贵州财经大学则依托2016年组建的国旗护卫队吸引更多的同学进入,于潜移默化中带动优秀青年向军营靠拢,成为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蓄水池、优质兵源的储备基地,四年来共有几十名学生从国旗护卫队走进绿色军营,实现携笔从戎的梦想。(易恢荣 凌方艺 何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