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出栏40多头牛,卖了近50万元,相信下半年收入会更多。”7月18日,德江县泉口镇天池村,豆杆井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海威对记者说。
谈到养牛带来的实惠,罗海威把功劳归功于党的好政策。
泉口镇平均海拔1300米,草木丰茂,多数群众有养牛经历。得益于生态环境优势,早在10多年前,罗海威就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最多时喂养牛羊290多头。
“以前光是养得多,但管理粗放,不怎么挣钱。”罗海威说,之前,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牛羊育肥慢,抗风险能力弱。
2017年8月,德江县将肉牛产业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县一业”主抓,引导扶持群众种草养牛,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并设立“牛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给予补助。
借助这股东风,罗海威和同伴申请了10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在购买肉牛的同时,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种植牧草。政策扶持,让罗海威等散养大户变成职业“牛倌”,收入也越来越高。
与罗海威主养肉牛不同,马喇村正强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安正强主养的是能繁母牛。“由于见效慢,很多人都不愿意养殖能繁母牛,久而久之问题就来了,牛源紧张,牛犊价格攀升,甚至有时候还买不到。”安正强说。
为解决牛源问题,德江县提高了养殖能繁母牛的补助:对养牛户饲养能繁母牛每头每年给予300元补助;每产一头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等优质牛犊,给予1200元奖励;每产一头本地牛犊,给予1000元奖励。奖励实行分阶段一年一兑现。
安正强主养能繁母牛,成效明显。去年,他获能繁母牛产犊补助近6万元,加上养牛扶贫资金120万元,产业越做越大,还带动了本村及周边大土、盆水、先联等村上千人次务工增收。
另外,德江县还利用冬闲田土和撂荒土地,结合退牧还草等项目,大力种植饲草。
德江县的一系列举措,大大刺激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现在,仅泉口镇就有26家肉牛专业合作社,养殖肉牛7000多头,累计发放劳务工资300多万元,累计分红140万元,覆盖群众1065户7320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田勇 江佳佳 吴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