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夹石镇:干群勠力同心 打好脱贫“组合拳”

2020年07月24日08:52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大茶坪村干净的环境。杨友 摄
大茶坪村干净的环境。杨友 摄

七月的沿河,炎热而沉闷。笔者乘车到沿河自治县夹石镇,一路上与同事谈得最多的就是今年以来沿河的交通变化。因为以前从沿河县城出发到夹石镇,特别是在甘溪水库路段,路面坑坑洼洼,雨天行车十分困难。

如今,干净、整洁、平整的沥青路面,不仅行车安全,而且速度快了近一半。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改变了县内交通状况,而且各项产业也随之兴起,确保该县按时高质量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

夹石镇辖38个村(社区)301个村民组,总人口12529户49985人。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有贫困人口3703户16534人,贫困发生率31.3%。截至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1.3%降至了 3.75 %。如今,该镇在省、市、县三级督战队员的精心“督战”下,在全镇干部职工和驻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等发生明显变化,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路网格局形成 村民致富有望

笔者来到沿河自治县夹石镇闵子溪村,刚进村口便看见几个老人手拿蒲扇,聚在一家小店门口悠闲地聊着天,不时传来朗朗笑声。笔者走近他们说明来意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谈起了近年来村里的变化。

75岁的村民龚茂福,以前是武汉铁路局工人,如今已退休回到老家修养,孩子们均已外出务工,他一个人在家里生活。谈到村里的变化,让他感受最深的是近几年来夹石镇的交通变化。他说,以前从闵子溪村到夹石赶集,要么走小路,要么到乌江边的湖踏坐船,那时的船是木船,最多能坐30人左右,而且每天只有一趟,去迟了或人多了就上不了船,必须得走路去,十分不方便。特别是村民种植的农特产品,要通过肩挑背托走2个小时左右的山路才能到达集镇,那种苦难以表述。如今好了,家门口就有车,只要30分钟左右就可以坐到集镇了,特别方便。

“以前杀猪到集市去卖,得提前一天晚上杀好,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背着猪肉启程赶路,成本特别高,很不划算!”村民龚福强说。

如今,该镇修通了闵子溪村至夹石集镇的公路,这条公路长 11公里,宽 4.5米,覆盖了闵子溪、猫踏坪、新店等三个村 3024 人口的出行难。

路通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2019年以来,闵子溪村共发展了辣椒80亩,花椒315亩,油菜 120亩。

要想富先修路。近三年来,夹石镇党委、政府抢抓脱贫攻坚机遇,把农村“组组通”工程作为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要素来抓,强化“组组通”工程项目的规划布局,并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共实施了乡级公路提及改修 58公里,新修了通村通组4条 11.2公里,产业公路2条3公里,打通了全镇27个村的交通瓶颈,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全覆盖。

强化乡村治理 改善人居环境

强化乡村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关键之一。为此,该镇今年来,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同步抓好老旧危房的维修和拆除、村寨上的联户路和村民房前屋后硬化、及时清扫地面垃圾等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该镇大茶坪村党支部书记袁治飞介绍,今年在环境整治中大茶坪村指挥部全体成员,不分白昼、费尽心血,帮助和指导村民硬化房前屋后的阳沟、街阳和庭院等。特别是针对在家年纪比较大又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村指挥部全体成员就一起动手,有的扛水泥、有的推沙子,有的搅拌混凝土,帮助老人硬化。

60多岁的村民袁再会,老伴在广州照顾孙子,一个人在家里。他家街阳和院坝有70平方米左右,均没有硬化,驻村干部们便主动帮助他推沙子、水泥进行了硬化。“要不是驻村干部们帮助我,根本就完不成这样的硬化工程,现在出门鞋底不得沾灰,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袁再会说。

同样在旧房拆除中,驻村干部们更是主力军。村民袁再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如今已搬迁至沿河思州A区居住,在今年的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中,因一时没有请到足够的劳动力,驻村干部们便成了他家拆除房屋的主要劳动力。拆除的时候驻村干部们帮助他家,下瓦片的下瓦片,抬木料的抬木料,一天时间就拆除便规范堆放好了。

如今,该村在驻村干部和村民们的艰辛努力下,村里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宽敞的公路上和农户的庭院里干净、整洁,公路两旁房屋的墙上,宣传画和标语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茶坪村仅是夹石镇环境整治成效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该镇近两年来在环境整治中共实施房前屋后及室内硬化3.37万平方米,连户路硬化1.38万米,完成村寨组内道路硬化共41公里。完成住房透风漏雨整治1299户,拆除破旧房屋、易地扶贫搬迁和土地增减挂钩红线内等房屋 1081 栋,复垦复绿率达100%。农村安全饮水实现了全覆盖。

狠抓产业发展 帮助群众增收

在该县夹石镇三阳村110亩食用菌基地上,40余万棒菌棒在大棚里整齐排列着,菌棒上长满了菇头。

三阳村离镇政府10多公里,辖12个村民组711户27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户730人,贫困发生率2.03%。

该村长期来没有什么规模产业,村民主要靠务工和种植传统农业维持生计,如今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惠及下,发展了食用菌、竹荪等产业,开启了产业致富门。

三阳村建档立卡户何继霞是村里的护林员,加之她有空就在基地务工,每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如今有了这个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实在是太好了!”何继霞高兴地说。

该镇为了让更多贫困人口能像何继霞一样能在家门口务工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今年在全镇33个村采取“村社合一”模式发展辣椒4770亩,解决了1700余人临时就业。在廖园村和陈家村建成了年出栏18万羽的生态鸡代养基地2个,预计可获得代养收入72万元。在后村建成年出栏2200头生猪代养点1个,可解决贫困户5人长期就业。同时还在三阳和三孔等村发展了红薯3000亩、竹荪200多亩,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增收。

“在这最后几个月的巩固提升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村指挥部责任,严格按照各级“督战”“督查”发现的弱项问题,争分夺秒、一鼓作气、补齐弱项,确保按时向党和人民交上脱贫攻坚满意答卷!”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田贵东信心十足地说。(杨友)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