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一直备受学生关注,今年因突发的疫情无疑使医学专业更具吸引力。“协和班”是贵州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同培养的临床医学创新班,于2019年开展第一届招生。“协和班”承协和风骨,展贵医雄魂。按照全球最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制定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宽厚人文情怀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实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卓越医学拔尖人才。
记者从贵州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获悉,2020年“协和班”的招生计划和上年大致相同,依旧单列一本招生,面向贵州省内招录32人。不同的是,今年招生原则将以分数优先取代专业分数极差制,高考分数发挥的作用更大,考生报考的后顾之忧更少。
双导师制 个性培养
“协和班”集全校最优师资力量,搭配精致课程方案,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全程双导师制是“协和班”的特色之一。
“双导师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会对以后的科研有很大帮助。”来自盘州市的彭信戈同学告诉记者。据了解,学校给每位学生配备基础和临床各1名指导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和临床训练,创造参加科研的条件,指导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个性化培养。学校对科研导师的遴选具有极高的标准,要求博士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和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其中部分导师还具有海外经历。
课程改革 医学科研
秉着让学生“早临床、多实践、早科研”的理念,“协和班”大力推行课程改革。
“学校缩短了理论课时,增加了实验比重,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实验室、搞科研。只有自己亲自上手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上老师教授的知识。”“‘协和班’小班制教学保证老师能够精确地覆盖到每个学生,满足我们个性化学习需求。”协和班学生 纷纷表示。
在导师见面会上,记者了解到2019级“协和班”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达87.5%,老师在会上也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英语,以便在超过30%的双语课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学设备上,“协和班”配备专门的理论课教室和PBL教室,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了数字化教学设备,方便与教学端口、教师终端链接,及时获取学习资料与老师沟通讨论学习问题。
竞争机制 推免协和
“协和班”坚持“高进、优教、严出”的精英培养模式,不仅课程和考试都比普通临床专业更难,而且实行末位淘汰制,每学年成绩低于绩点要求的学生将会被淘汰。对此,来自遵义的张玉典同学说:“其实这是对我们能力的肯定,也是一种挑战,虽然会有压力,但会使我们在一开始就会朝着突破自我的方向努力学习。”
在贵州医科大学,“协和班”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越且完备的深造通道。“协和班”全体毕业生都将获得免试攻读全国多所医科学院研究生的资格,而成绩排名前15%的学生则有推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学习的机会。接受采访的几位同学都表示推免到协和进行深造让他们兴奋不已,十分向往。
注重交流 开阔视野
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对外交流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北京协和的学长学姐们来这儿交流时,我们一起参观了校史馆,还建了一个群聊,可以更多地相互交流学习。”来自贵阳市的梅珈彬同学告诉记者。据悉,在学生入学后学校就邀请来北京协和医院的师生来到学校,与“协和班”学生见面交流 ,学校也在筹划赴北京协和医学院短期学习交流会。
同时,学校配备专项资金,保证“协和班”整建制的参与赴国外进行短期研学活动,而今年年初赴澳大利亚的短期研学已做好全部准备工作,但因疫情影响未能成行,学校表示疫情过后根据实际情况解决。
关怀学生 立德树人
关怀学生、立德树人、注重思想建设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的宗旨。梅珈彬同学不久前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名5岁小女孩的生命。他在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骨髓捐献,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贵州省管理中心(中华骨髓库贵州分库)史上从入库到捐献历时最短的捐献者。梅同学表示自己作出这一决定与学校的教育分不开,“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疫情期间援鄂抗疫的教职人员返校后召开“传承抗疫精神 勇担时代重任”主题班会,“梁贵友书记率队驰援武汉,回来后进行了分享,让我们很受感动。”来自遵义的杨先宇同学说:“学校每一位老师都很关心我们,教我们查论文、找资料等基本技能,对我们学习帮助很大。去年冬天,老师担心我们考试期间受冻,还特地给我们送暖宝宝。小细节,见真情!”(张天明 唐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