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西秀:小茄子调出大产业

2020年07月15日12:56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杨武乡紧紧围绕“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重要精神,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用活“五步工作法”,打好打赢产业扶贫硬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15.98%下降至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6339元增长到2019年的11380元,同比增长10%。2020年,杨武乡大力发展嫁接茄子产业,让贫困群众实现了高质量稳定脱贫。

杨武乡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坚决扛起党建政治责任,实施“三大工程”,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提振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及时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加大在创业带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逐步改善村级班子年龄和知识结构,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党支部书记示范带头作用,村级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目前,全乡12个村(居)配齐配强班子成员74人,党支部书记中专(高中)以上学历达65%,年龄45岁以下的占45%。

依托市级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和安顺职业学院教育资源,鼓励和选派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村级后备力量等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年来,组织村干部参加市级学历提升培训5人,自考2人,成考5人,远程教育6人,全乡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建立乡党政班子成员党建联系制度,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一名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包保一个村党建工作,每月至少1次到联系村检查指导党建工作。同时,由乡党建办牵头,将区级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分解,结合村级实际,制定党建常态化督查清单,定期抽调熟悉党建工作的同志深入各村(居)督查指导党建工作,针对督查中发现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对账销号,以台账落实情况检验工作成效。通过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将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支部为抓手,推动全乡农业产业大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市场需要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的思路,立足自身区位优势,结合乡情实际,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大面积发展高效、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积极谋划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

杨武乡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原有基础农业产业及三个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嫁接茄子产业。进一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群众家中,以座谈会、院坝会、田坝会等方式向群众讲政策、话产业、听民意、作宣传,引导和鼓励群众抱团发展,走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新路。通过多次走访、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让群众逐步把党员干部当家里人、贴心人,认识到了致富要靠党支部,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2020年初,在区委、区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结合对市场需要的分析,发挥自身农业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发展嫁接茄子产业,全力以赴做好“茄子文章”,种出“金茄子”,实现“茄货出山”。截至目前,全乡嫁接茄子种植面积达1114亩,全覆盖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14户4845人,成为安顺市西秀区嫁接茄子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如果说选准产业是关键,那么解决技术难题更是重中之重。为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增强种植农户信心、鼓足农户干劲。杨武乡多措并举,抓实技术培训,大力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举办技术培训现场会,邀请西秀区农业农村局、西秀区精品蔬菜协会、贵州绿野芳田公司等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向嫁接茄子种植户现场培训移栽、施肥、修技、打芽、搭架、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实用技术。

大力推行线上培训,建立农业技术专家、农业服务中心、收购商、种植户微信群和QQ群,发放农业服务连心卡,公布技术专家电话等线上方式,24小时线上随时提供技术服务,及时为大家答疑解惑。

召开技术交流会,结合农户作息习惯,灵活安排时间,利用座谈会、群众会、院坝会等送教上门的方式,组织各村(居)种植大户围绕嫁接茄子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采收时间、采收标准及后期管理等进行交流种植经验,取长补短,实现了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

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的灵活培训方式,让全乡嫁接茄子种植户享受到农业专家的贴心服务,确保了嫁接茄子产业顺利进行。今年3月以来,举办嫁接茄子现场技术培训会6期,召开技术交流21次,农业技术服务人到各村(居)开展技术培训56次,发放各类种植技术资料1150本,“线上+线下”解决技术问题862个。

产业要发展,产销对接这个关键环节至关重要。只有销路有保障,农民才有信心。杨武乡立足于生产端和销售端,从本地、外地和线上市场三个层面进行深入考察调研,找准了市场,再安排生产。通过党委书记带头外出跑市场、依托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等方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嫁接茄子销售渠道,做大做强种植嫁接茄子产销产业链。

今年3月,绿野芳田有限公司与各村种植大户签订1148亩茄子收购协议。通过“以单定产,以产促销”的方式,让嫁接茄子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最低的成本释放出“金茄子”的价值。如今,在平田村、补董村、石平村等村嫁接茄子面积均达200亩以上,全乡嫁接茄子种植面积达1114亩。目前,第一批嫁接茄子已售出50余万斤,现每天销售量约5万斤,销售额达4万元)主要销往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其余正在采摘和收购中(嫁接茄子可从每年的7月初采摘至10月中下旬份),预计每亩可产茄子1.3万斤,每斤保底收购价0.8元,每亩可实现10400的毛收入,可获纯利润6000元。通过第一批嫁接茄子的销售,部分种植大户、合作社已经尝到了“甜头”,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很多群众看在眼里,馋在心里。

杨武乡党委书记陈应江介绍,“明年,杨武乡要实现‘金茄子’这个产业在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上突破,让广大农户主动参与到这个产业发展中来,让更多外出务工群众回家种茄子”。(任登渊)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